在超级公共事件中,还有一个年轻人在“江陵夺情”(古代避牛人的名字是禁忌,以籍代代称某人,张居是江陵人)的廷杖。这个人简直就是飞蛾扑火,想得罪当代相爷和皇帝。他的名字叫邹元标,字尔瞻,江西吉水人。
这个人年轻时是个神童。《明史》说他“九岁通五经”。他还没有成为一个年轻、聪明、平庸的人。他在考试的路上一路绿灯。万历五年,二十二岁。在“五十少进士”的科甲时代,他年轻得让人羡慕。他真的为马蹄病感到骄傲。
今年,朝臣们就张居正父亲去世后是否回家守制而争论不休,邹刚刚“释褐”。一般来说,会议在春天举行,称为“春天”,张居正的父亲在秋天去世。此时,邹元标“观政刑部”,也就是说,他仍然是一名进士。用目前的话说,他是一名刚刚被分配到国家机关的实习生,并没有被定级为正式学生。
这样一个微笑的官场新鲜人,按照一般的想法,一定要好好看看,热闹起来。你不能谈论国家事务。但邹进士是一个使命感强、道德感强的年轻人。说他是那个时代的愤怒青年也不为过。
不怕虎的初生牛犊,写了一篇火药味很浓的奏折弹劾张居正,指出了“夺情”的乖谬。奏疏写好的时候,正要去朝鲜上递,碰巧遇到了吴中行等被廷杖,——面朝众臣的面廷杖,就是要杀鸡给猴子看。看到上疏弹劾首辅这样结束,大部分人都会知难而退,邹元标更是激起了斗志。吴中行被廷杖完成后,他拿出奏疏,委托太监转移。他怕人家知道这是骂张居正,不敢送,谎称这是假期的折子,还给太监塞了钱。这样,奏折才能达天听。
[img]124624[/img]
与吴中行、赵用贤、艾穆、沈思孝相比,年轻气盛的邹元标说话更无禁忌。他说张居正“才能为,学术偏。志虽欲为,自用太多”,还有几句话是专门戳人心的。他抓住了皇帝让居正在官方守制的一句话评论。皇帝说留住张的原因是:“我还没有成功学习,我的志向还没有确定。我丈夫既去了,也去了。邹元标反问道,幸好张居是父亲死了要丁忧,可以挽留,如果不幸他死在任上,陛下的知识终将失败,志向终将不确定吗?而且进一步发挥,张居正说“世界上有很多人,然后做很多事情”。如果他不屑于把父亲的葬礼当成平常的事情,他不知道一个人只能遵守五伦之道,然后叫人。现在有这样一个人,父亲不回家照顾,父亲死不回家葬礼,也对世界说他是一个非常的人,世界不认为他疯了,会认为这个人是猪一样的动物,这是一个非常的人吗?
不管谁讲道理,谁不讲道理,说到这一点,都类似于人身攻击。可想而知,皇帝和张居正看到这样的上疏远比他们讨厌前四个上疏远的人要生气得多。他们像往常一样是廷杖和远守,打得比吴中行的四个人更狠。
一个在朝廷没有太多人脉的见习生,被下令廷杖,没有人敢上疏求情。惩罚他的圣旨和今天的白话一样通俗易懂:“邹元标这个家伙,狂躁可恨,但是他上前没有看到任何关于圣旨的讨论。他姑姑按照艾穆的例子来处理。如果以后有疯狂,他会遵守祖先的法律。”
我觉得这是皇帝和张居正故意给邹元标找台阶,也可能觉得自己理亏,没有下杀手。但活罪难饶,这个不懂事的见习生,比前几个人受伤最重。后来有人记录了邹元标被杖的细节,可以窥见同样的廷杖,其中知识太多。廷杖时,将邹元标的两股分开,左脚垫在右大腿下,所以受伤面积比两条大腿紧贴在一起大得多。廷杖结束后,奄奄一息的邹元标抬出来后,有人剥了一块黑羊皮,包了药,裹在屁股上,这样肉就可以再生了。——毕竟年轻,生命力强。从此邹元标残疾,天阴时腿痛,走路不利索。
明朝官员经常被廷杖使用,所以他们找到了这样一种急救廷杖的方法:受了重伤后,狱官迅速剥下一块羊皮,覆盖了受伤者的臀部。受伤后,上面有痕迹,称为“羊毛皮”。据高阳先生研究,所以经常会有很尴尬的趣事, 当时县官的威权很重,普通人闯了他的路,可以在街上打屁股。但有时候,当你拉翻脱下裤子时,如果是“羊毛皮”,你就不敢随便打板子了。这样的人有一天可能会回来用,官职一定比县官大,会报复。因此,县官遇到了“羊毛皮”,特有戒心。
邹元标远驻贵州都云卫——今天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已经够偏僻了。这样一个人,对张居正的仇恨一定是分不开的。
作为当年反张英雄之一的邹元标,张居正死后被清算,当然也被重新叙述。不久,他又惹怒了皇帝。皇帝让他回家呆了30年。在这里,他聚在一起讲课,享誉世界,被时代视为东林人的领袖之一。万历死后,只当了一个月皇帝的泰昌皇帝又死了。木匠皇帝天启登基。他被召回,官员是左都御史最高的监察官。此时,愤怒的年轻人邹元标面对东林人和其他派别,争夺道德制高点,互相攻击。他主张“和蔼可亲”。他说,现在政治上的人不选择人才和能力,而是赶走人才,官员们不能冷静下来,而是有自己的门户网站。所以最重要的是朝臣和真共济。他在上疏中说:“向之论人论世,各有偏见,偏生迷,迷生执,执而为我,不再知有人,祸而移于国。”
所以有人觉得奇怪,说他刚当官的时候爱恨分明,没有权力。他老了为什么要和泥混在一起?我以为他年轻的时候没有气节。邹元标笑着说,大臣和演讲者不一样。优秀的风格是演讲者的职责。如果大臣不是大利大错的原则问题,就要想尽办法保护国家不动摇。他怎么能像少年一样冲动不耐烦?
万历皇帝剥夺了张居正的官爵和死后头衔。到了西宗,大明千疮百孔,百病百病,大家都觉得张居正是一个非常罕见的人。正是在邹元标的一再请求下,皇帝命令张居正平反昭雪,恢复名义,剥夺官爵的死后头衔归还给张家。
愤怒的张居正差点被杀的愤怒青年邹元标,到了官居二品,年近古稀,即将走完漫长的人生道路,已经完全理解了当年的张首辅,这也许是愤怒青年成熟的必然,可惜这种理解已经晚了40年。
明朝重要大臣邹元标:被朝廷杖打醒的大明愤怒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