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的景陵据说埋葬了48个妃嫔,开创了埋葬皇妃的先例。雍正皇帝也采用了这种做法。对皇帝来说,像他死前一样为自己服务也是件好事。对于妃子来说,与皇帝在一起不仅是他们自己的祝福,也是他们家庭的荣耀。那么,是什么决定了皇妃埋葬皇陵的条件呢?
第一,当然,百年不变的是宠妃吗?皇帝活着不想见,死了还得天天跟着。你烦吗?第二,皇陵地宫有空间吗?如果没有,那就是再宠一次,就要靠边站。@ 公主必须死在皇帝面前,否则哪里凉快,哪里待着。
雍正的帝陵里埋着第一位皇后,那是无话可说的,人家夫妻40年,恩恩爱爱,不在一起也没有天理。然而,在帝陵,还有一位年贵妃,那就是敦肃皇贵妃。年贵妃家境显赫,父亲是湖广巡抚年遐年,一等公。康熙帝亲自指婚,她和雍正成为雍正的侧福晋。虽然是侧福晋,但她在雍正眼里却无与伦比。1715年,皇四女,1720年生七子,1721年生八子,1723年生九子。看看这份简历,其他妃子真的很羡慕。福晋只有一个好,但侧福晋不仅仅是她一个人。原来另一位侧福晋李氏,入府比她早,年龄比她大,最后只封齐妃,可见雍正偏心。
为什么偏心?美只是其中之一,更多的是年氏的心机。虽然她是女流之辈,但她有很强的政治头脑。她明白哥哥年羹尧有大功,受到厚宠,年家权势熏天,但伴君如伴虎,她明白盛极而衰。当他在1724年看到年家的各种违法事件时,他回到了皇宫。她第一时间向皇帝做了一个小报告,说年羹尧强迫蒙古贝勒的女儿,年府的家人和官员平起平坐,年羹尧傲慢自尊等等。然而,绝对没有谋反之心,她在抱怨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可以说这个女人很聪明,这个动作很高。看似对年家有害,其实是有益的。@ 雍正帝后来处理年家罪过时,没有撒网。只有年羹尧一脉得罪,其他亲属不予调查。
雍正三年十一月,年妃病重。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天,雍正没有处理太多的国事。不用说,他去了什么。十一月二十三日,年妃的死后头衔定为敦肃皇妃。辍朝五日举行丧礼,不仅充分肯定了年贵妃的性格,而且暂时缓和了对年羹尧的处罚。对于她留下的皇八子,爱超常人,甚至乾隆追封福惠为亲王时,还说:“我哥八哥,素为皇考所爱。“1737年,敦肃皇妃金棺与雍正皇帝、孝敬宪皇后子宫同时葬入泰陵地宫。
为什么年贵妃和皇后一样?光有哥哥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