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墓位置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北部。
陵墓发掘
永泰公主墓位于乾县北部。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贤的第七个女儿,唐高宗李志和武则天的孙女。唐长安第一年(701年)死于洛阳,只有17岁。后来,她和丈夫吴延基一起埋葬了乾陵。
永泰公主陵墓葬品丰富,墓制宏大,封土堆高14米,东、西、北各56米,占地90.75亩,墓室全长87.5米,宽3.9米,深16.7米。这座墓虽然被盗,但出土文物依然十分丰富,共有1354件,其中各种彩绘、唐三彩俑占878件。墓中有1200多平方米的壁画,画面以人物为主,色彩鲜艳生动(后来空气氧化失色),是研究唐代历史极其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永泰公主墓为封土堆墓,其墓为砖砌墓,由墓道、过洞、天井、雨道、墓室组成,全长87.5米。墓道是一个宽约2米的斜坡,穿过洞到雨道,两侧的洞墙有6个小社区,里面有彩绘陶器、骑马俑、三色马和陶瓷器皿,造型逼真,工艺精湛。从墓道到墓室,还有丰富多彩的壁画,包括宫廷仪仗队、天体图、宫女图等。特别是墓中放置的石棺,石壁上刻有15幅画面的仕女人物画,其造型之美,实在是罕见。@ 在石棺两扇门的顶部,还刻着一对鸳鸯,张开翅膀,相对飞翔,象征着墓主夫妻的恩爱。
出墓道,直到墓顶,可以看到附近的章怀、易德太子墓等。墓前有一个展览室,里面有出土的随葬品。
1960年8月至1962年4月,国家对墓进行了挖掘和清理。这是解放以来发掘的唐墓中最大的。墓周围有墙,南北长275米,东西长220米。墓区总面积6050平方米。石狮一对、石人两对、华表一对排列在南门外,有陵规模。墓葬封土为覆斗形,高14米,每侧长56米。墓为斜坡土洞砖室墓,全墓由墓道、五洞、六井、俑道、八间便房和前后墓室组成。多宅院落象征着永泰公主的生前生活。墓道长87.5米,宽3.7米。墓道两幅画有巨大的青龙、白虎和穿着紫色、红色和绿色长袍的武士,头戴馒头,腰戴金剑,最后两匹手持彩色马。它们排列在阙楼和六戟兵器架前,形成了一支威严的仪仗队。中间是男女各半的侍从。墓前室以侍女为主,体态丰满,表情各异,栩栩如生,是唐墓壁画中的杰作。各种三彩俑、陶瓷、瓷器等随葬品放在天井两侧的八间便房里。有男女骑马俑、胡骑俑、武士俑、镇墓兽和各种动物俑。特别是三色俑,在造型和色釉上,都体现了唐代陶瓷工艺的高超水平。
陵墓形制
考古队在发掘前,根据实地调查的资料和人民提供的线索,一致认为武则天次之章怀太子李贤埋葬在墓中。墓的位置离乾陵最近;而且墓前有大量的石刻,保存完好,尤其是一对石蹲狮,造型精致,堪比乾陵御道前的石狮;此外,墓的封土又高又大,群众称之为“方墓”。鉴于历史记载的明确记载,在乾陵陪葬的17名死者中,似乎只有李贤才能拥有如此精美的石刻和广阔的陵园。直到永泰公主墓志铭出土,人们才彻底了解了这座墓的归属。关于“号墓为陵”的记载文献很少,现实的例子更难找。易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是真正按照“号墓为陵”制度建造的,文献中只有两座明确记载。无论是地面还是地下,“号墓为陵”的墓葬规模、随葬品数量、葬具规格等都远高于同时期地位相同的墓葬。就墓葬形态而言,永泰公主墓可以作为研究唐代陵园的典范。
陵墓是陵墓的原因
除了对陵墓本身的研究,人们还在讨论为什么永泰公主在死后可以享受“陵墓为陵墓”的荣誉?
如何看待唐中宗不惜巨资,施加“特恩”,为死去的女儿建造坟墓?第一种观点认为,这与当时的李武斗争有关,体现了李家的政治复辟; 第二种观点认为,永泰公主的“墓为陵”可能是由于魏后、安乐公主等人的意见,中宗无能。他们为自己创造了先例(见武伯伦:唐永泰公主墓志铭);第三种观点是,中宗其实对母亲的残忍有些不满,所以复位后,平反冤案,第四,拜根兴和范英峰在《永泰公主与永泰公主墓》中评论了前人的观点。他们认为,自武则天统治以来,唐代全社会妇女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种社会背景为永泰公主的“陵墓”提供了条件,因为永泰公主是中宗和魏后的第一个女儿,她死于反对武则天男宠物的两项专权,当时,中宗被迫参与整个事件的处理,所以他重新掌权后为女儿平冤昭雪是理所当然的。追封死去的女儿,让她享受生前无法获得的荣耀和恩惠,中宗夫妇也能获得心理平衡和安慰。
永泰公主墓在哪里?为什么永泰公主墓的规格可以等同于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