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有两面性,生活也有两面性,即功德和罪过。例如,秦始皇统一了中国,被称为“千古一帝”,但他焚书坑儒,又被称为“暴君”之首。然而,人们会提到他的成就和罪恶,但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春秋时期的管仲。人们往往只谈论他生活的辉煌,却很少提到他的另一面。关仲是齐桓公的相国。人们列举了历代贤相,都把他列为前列。后人想有所作为的大臣也把他封为榜样,可见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司马迁说齐桓公以他为主,尤其是说齐桓公可以“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让世界融为一体,这就是管仲的智慧”。孔夫子甚至说,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的中华文明就不是这样了!恐怕最有名的是诸葛亮把自己比作管仲,后世当官的人都希望能取得和他一样的成就。齐桓公一生都得到君主的信任,直到去世,他才被贬和怀疑,齐桓公还要求他推荐继任者。人臣做到这一点,也可以说是达到了极致。然而,管仲贪婪、懦弱、保守和超级奢侈的生活的另一面是一些应该受到批评的东西,为什么很少被谴责呢?
齐国有个鲍叔牙,他和管仲是朋友,管仲能成就一番事业,甚至活下去,都完全靠这个人。然而,当两人都没有发财的时候,曾经结合在一起做生意,等到赚钱分利润,管仲总是要多一些。有人说管仲贪财,鲍叔牙也为他辩白,说管仲家穷才这么做。事实上,作为鲍叔牙,这种事情可以给他充分的理解而不在乎,但作为管仲,它确实是一种贪婪。古人有“安贫守道”的说法,要求人们在对待财利时,“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公开贪占他人利益。任何你说的炒作都不会符合古代的“道”,也不会成为人生的美德。
管仲还不是个好士兵,他曾多次打仗逃跑,所以人们都嘲笑他胆小懦弱。鲍叔牙出来给他打圆场,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亲要赡养,他不是胆小,而是要这样做。这件事说起来有点复杂,古今都讲究孝顺,尤其是母亲老了更需要赡养,这没有错。然而,管仲很难以这种方式表现出来。战争不是比赛,而是团队一体化。如果你跑了,一个整体就会有缺陷,给别人留下更多的危险。家里没有老母亲吗?战争的失败,受苦的是普通人,受苦的是国家,这种国家与家、忠诚与孝道的关系,古今人们讨论了很多,这里就不用说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种孝道不值得人们的效率和尊重。
[img]122779[/img]
齐襄公荒淫无道,言不守信,被公孙无知杀害。有人怨恨无知,以杀君自立的罪名杀了他,要求大臣们从公子中选择新君。齐襄公无道,他的两个弟弟害怕被牵连,分别逃离其他国家。公子纠逃到母亲之国鲁国,召忽和管仲管夷吾辅助他;公子小白逃到莒国,鲍叔牙辅助他。过了一会儿,齐国果然发生内乱,公孙无知地杀了齐襄公,不久又被杀了。
齐国一时无君。齐国高、国两上卿偷偷从莒国召回小白,准备立为国君。鲁国听说自立为君的公孙无知已死,还派兵护送公子纠返齐国。听说小白已经上路了,莒国离齐国又近,管仲带兵阻止公子小白。在路上相遇,管仲弯弓搭箭射向小白,小白应声倒下。关仲以为小白已死,派人向鲁国和公子纠报告,这样护送公子纠的军队就满了速度,六天后才到达齐国。而公子小白,只是被射中衣带钩,装死迷惑了管仲,然后迅速进入齐国,在高、国两大家族的支持下登上君位,这就是齐桓公。即位后,齐国立即派兵抵抗鲁军,并将其打败,迫使鲁国杀死公子纠。按照当时上层社会的观念,“主辱臣死”,公子纠被杀,辅助他的人没有脸活在世上,于是召忽自杀。齐桓公声称管仲对他有射杀之仇,要求鲁国把活着的管仲还给齐国,然后把他剁成肉酱来发泄仇恨。鲁国人不得不囚禁管仲,用囚车把他押给齐国。此时,管仲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没有帮助的是小白的政敌公子纠正,他和小白有“一箭之仇”,认为他回国后会死。相反,他知道有鲍叔牙,回国后肯定会被重用。囚犯的车走得很慢。管仲担心鲁人醒来后会后悔,所以他教车夫一首歌。车夫一边开车一边唱歌,忘记了疲劳。这辆车开得很快。当鲁人赶上时,管仲已经进入齐国。齐桓公赦免了鲍叔牙的关系。经过一番交谈,齐桓公知道了自己的才华,立即拜他为相,为了表示尊重,还下令中国人称他为仲父。四十多年来,齐桓公一直信任管仲。
需要注意的是,从召忽自杀到齐国要人,有一个过程,管仲没有选择自杀,这对当时的人来说不是忠诚的行为。@ 关仲自己也说:“公子纠正失败,召忽为他殉难。我被囚禁和羞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羞耻感。他知道我的大错误,感到羞愧,但他感到羞愧,因为他的名声不在世界上显著。正是管仲的各种行为不那么光荣,他才发出“生我的父母,知我的鲍叔”的感叹!
管仲还是个很保守的人。本来他刚当相国的时候,就对齐国进行了大胆的改革,齐桓公正是因为这些改革的成果而称霸世界。他还推荐王子成父、息朋、宁戚等治理国家的人。然而,40年后,当管仲临死时,齐桓公让他推荐接替他担任相国的人。管仲没有人推荐他,所以他不得不用一句“知臣莫如君”来搪塞他。这充分说明管仲已经从一个改革者变成了一个保守派。
在相国当了40多年,管仲富贵可与国君相比,他拥有设置华丽的三归台和国君的宴饮设备。这些设施和设备,绝对不好看,可见管仲的日常生活是多么的奢侈。改革后的齐国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统治后的齐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据说他的财富可以与国君相比,只能与齐国相比。此外,恐怕没有人能比得上其他国家的国君。管仲生活的那个时代,虽然“礼崩乐坏”,但还是有点讲究礼制。管仲自己不是也提出了“尊王繁荣”的口号吗?由此可见,他的生活奢华是超豪华,他的奢华是超豪华。
既然管仲一生都有不光彩的另一面,为什么当时没有人恨他,后事的人还要效法他?是的,管仲的改革是一个富民强国,在人民富裕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的强大,这样的政策会得到人民的支持。此外,虽然管仲的财富堪比国君,但他从不在齐桓公面前失礼,自始至终都愿意处于辅助地位,这也是当代后代不受批评的原因之一。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一生所做的贡献掩盖了另一半的负面生活,这就是所谓的“一俊遮百丑”。
为什么管仲奢华的负面生活很少受到批评?贡献改变了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