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证圣三年后,一代女王武则天下发布了一项非常严厉的诏书,宣布前隋朝权臣杨素,包括他兄弟的子孙后代,不得留在长安担任首都官员和保镖。根据诏书,杨素一家年轻一代的侄孙,如杨元禧、杨元亨、杨元伟等,都被贬出京城,并被分配到偏远荒凉的地方担任地方小官。事情的原因是曾经担任武则天御医的杨元禧得罪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怀恨在心的张易之找到了机会向武则天吹枕头,说杨素的父子在隋朝不忠(“有逆节”)。他的后代当然不是一件好事,也不适合留在中国唐朝的官员。君主最担心的是臣子的不忠,尤其是像武则天这样“逆天而行”的女主。武则天一怒之下,顺便下了这个诏书,安抚“男朋友”。诏书中有两句评论杨素一生最令人震惊的话:生为不忠之人,死为不义之鬼。
从内心来看,虽然事情的起因与政治斗争有关,但诏书的内容基本上代表了唐人对其前朝——短命隋朝—兴衰成败的基本理解:唐朝以来,唐朝的君臣们一致认为,隋朝的死亡与杨迪皇帝的过度抛掷有关,而杨素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事实上,在开国君主隋文帝的治理下,大隋朝国力强大,民生富裕。在外部,它不费吹灰之力就让强大的突厥俯首称臣。在内部,隋末反王李密和王世充不断掠夺20多年积累的粮食和布料,直到唐贞观年间才用完。这样一个强大而富有的国家,经过短短十多年的失败家子杨光,把杨光推上王子的位置,继承皇帝的隋朝一号权臣杨素,确实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杨素性格复杂,身份多样,能文能武,堪称全才。他不仅是隋朝“功臣莫居其右”的一时人杰,也是朝廷一人以下一万人以上的头号权臣。然而,他在史书上留下的最终评价是陷害忠良,打击异己,“致国于倾危”的一代权奸,也是各种民间评书、戏曲传说中的白脸奸臣。在喜欢给历史人物化妆的中国,杨素的白脸形象似乎很难改变。然而,在摆脱历史的迷雾后,我们发现杨素似乎有另一张完全不同的脸。他宽容大方,不拘小节。他不仅是一个善于挖掘人才的伯乐,也是一个接一个地推广几个爱情故事的好人,隋唐时期产生的“破镜重圆”、“风尘三侠”、几个好故事,比如“牛角挂书”,都与他的名字有关。
对杨素来说,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天使和魔鬼两张完全相反的脸!在历史舞台上,杨素最初以武人的身份立下了军功。作为一名将军,他的统一作战方法非常独特和残酷。每次战争前,他都要找借口在军队里犯一些错误。有100多人,也有不少于10人。在战斗开始之前,我们这边的第一个人一起落地。在流血之前,杨素可以保持眉毛不皱,保持冷静,他这样做的目的是鼓舞士气。两军对阵时,他从不指挥全军压力,而是先派一两百人上去打仗,一定要求取胜,不能取胜而败下阵来的人,不管剩下多少人,都立刻斩首于阵前。然后派几百人上去打仗,如前而战,不能取胜的全部斩首,直到取胜。
这种极为罕见的战法,历代兵法中只有《尉缭子兵法》提到过,但将其用于实战的,只有杨素一人。虽然这种战术自历代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攻击,但它让杨素一辈子都在战斗中失败。在死亡的驱使下,他的士兵只要上阵,就会有死亡的决心。相反,他可以激发他内心的战斗意志,所以他向前迈进。杨素的后人继承了这种不朽的家庭作风,并为大唐开拓领土做出了贡献。杨素的侄子杨洪武参加了唐太宗的征服。总的来说,唐太宗被认为是历代帝王中的佼佼者,对整个征辽作战的方式并不多,但杨洪武的勇敢却让他眼前一亮,以至于唐朝汗流浃背地赞叹道:“越公儿郎,所以有家风!”
这种冷酷的战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唐朝著名将军李靖的认可。李靖得到了杨素的支持。他曾在自己的兵法《李伟公兵法》中说:“古代著名将军杀死了他们的三个,这在敌人中很有威望;杀死一个,让他们在三军中行使。“当然,李靖是否把这种战术引入到自己的实战中还不得而知,但李靖在唐朝往往凭借少数人马取得巨大胜利是不争的事实。有了这种残酷的战术,杨素的统一战斗是不可战胜的。即使在与突厥这样的自然骑兵作战时,杨素也很自豪,放弃了传统的汽车战术,直接与突厥竞争骑兵对骑兵的正面对抗,突厥汗流浃背的10万骑兵哭了起来。隋朝被称为四位著名将军,分别是韩擒虎、何若毕、杨素和史万岁。然而,前两个人只在统一南北的战斗中大放异彩,然后几乎没有机会出现。史万岁经历了坎坷,很少有机会独立。只有杨素一个人,最终是隋朝。无论是内部叛乱还是外部强敌,他们总是走在战斗的前沿,从不失手,每场战斗都会赢,这使得隋朝帝国四面平静,边塞无烟。
宋代有一本著名的兵书《何博士备论》,在谈到杨素时,曾由衷地称赞:“素之兵没有尝到小出血,隋朝功臣无与伦比,他们也是烈士。“随着战功的不断积累,杨素很快被提升为尚书右仆射(相当于右丞相),与隋朝第一位臣高炯共掌朝政,成为朝臣中的二号人物。但是,杨素虽然打得很厉害,被称为名将,但至于治国理民的时间却远远不够长,尤其是与高相比,他在政务上也远远不如。从这个时候开始,为了寻求更高、更繁荣的地位,杨素努力钻营,耍花招。从“英雄不居其右”的一时英雄,他来到了一个华丽的转折点,转向了一代“向国家倾斜危险”的叛徒。
杨素,帮助杨迪皇帝登上皇位的权臣:魔鬼还是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