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伐楚是春秋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然而,在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中,没有刀兵相连、血肉横飞的战斗场面,而是充分利用外交手段和语言智慧,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双方来来往往,表面上谦虚有礼,但言语却不让对方走,内心则是包含阴谋的诡计多变。凭借智慧,楚国不仅保护了自己,还给后人留下了“风牛马不相等”的名言。那齐桓公伐楚到底得到了什么呢?
继位第30年(前656年)春天,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郑、徐、曹等诸侯联军讨伐蔡国。打败蔡国后,他立即讨伐楚国。
楚成王带领军队迎来,派使者到诸侯联军,问:“齐国住在北方,楚国住在南方,相距遥远。这两个国家是不相容的。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带领军队进入中国?齐桓公让管仲回答使者说:“过去,召康公命令中国的先君太公:‘五侯九伯,你们都有权征求意见,共同协助周室。给我们先君征求的地域范围,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楚国应该进贡的包茅没有进贡(包茅不入),天子祭祀用品不全,所以我们来调查一下。昭王南没有回到楚国,我们来问责。楚王使者回答说:“贡品没有贡献,的确,这是我们的责任,以后不敢供给。至于昭王一去不返,我们楚国没有领土,请到汉水边问罪!诸侯军队又向前开进,驻扎在兴地。
两军一直对峙到夏天,双方故意讲和,楚成王派屈完到齐国营地。齐国为了表示诚意,向后退到召陵。齐桓公将诸侯的军队排成阵列,然后和屈完一起乘兵车观看。这种情况不是目前意义上的阅兵,而是齐桓公向楚国炫耀自己的实力。齐桓公对屈完说,诸侯军队一起兴兵是为了我一个人吗?要保持先君的友好关系。我们两国重新修旧怎么样?屈完回答说:君王惠临我国谋福利,安抚我君,这正是我国国君所希望的。齐桓公接着说,你也看到了我们的军队,用这么多的军队作战,谁能抵抗呢?什么样的城市不能用这样的军队攻城?屈完说,君主,如果你用德义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如果你用武力,楚国有方城山作为山墙,汉水作为护城河,你的军队再多,恐怕没有地方用。齐桓公与屈完签订了盟约,退师离开楚国。
[img]120877[/img]
这件事《左传》、据《史记》记载,当人们谈到这一历史事件时,他们都说这是齐桓公的胜利,但我们没有看到两国之间的战争。即使齐桓公想炫耀自己的实力,他也没有利用任何优势。齐桓公在这次伐楚中得到了什么?是不是一路兴师动众,只是为了给周皇室一点祭祀用的茅草包?
事实上,齐国这次伐楚意义重大,确实是一场胜利。他让楚国取消王号,向周王室贡献,即向周王室屈服,本质上承认了齐国的霸主地位。
公元前741年,楚国君芬冒去世,弟弟熊通杀死了他的儿子,这就是楚武王。楚国是周成王时期在丹阳(今河南南部)被封为子男爵位的小国,在诸侯中等级很低。到了楚武王时期,实力范围已经到了长江流域。楚武王三十五年(前706年),楚国与国家作战,并通过国君告诉周王室参与中原政事。周王室没有答应。熊通怒不可遏,说这还是把我们当荆蛮对待!于是自称王。熊通的儿子楚文王熊茜继位后,楚国进一步强大,长江、汉水流域的小国不断被侵略,都非常害怕楚国。公元前672年,熊云杀了弟弟即位为楚王,这就是楚成王。楚成王很有政治头脑,刚到位就向百姓布施恩惠,在诸侯中恢复旧友好关系。楚成王派人向天子进贡,周天子赏给他祭祀的肉,并对他说,镇抚你们夷越地区的动乱,不要侵犯中原。于是楚国继续向外扩张,扩地千里。事实上,楚国的真正目的仍然是“参与中原的政治事务”,给他一个“夷越”地区的霸主不会满足他扩张的野心。@ 楚国停止向天子进贡,觊觎中原。
齐桓公在公元前679年主宰了这一事件。当两国发生这起事件时,齐桓公主宰了14年,世界人民已经承认了这种关系。楚国不向天子贡献,就是要打破秩序,让天子承认他的王位,不仅要参与中原的政治事务,还要取代周王室,然后拥有世界。这是为了巩固齐国的主导地位,还是让它发展到中原,世界各地的人都在看着它。
齐桓公伐蔡国有一个原因。前一年,桓公和妻子蔡姬乘船游玩。蔡姬熟悉水性,摇船颠簸桓公。桓公害怕,让她停下来,蔡姬没有听。桓公很生气,下船后把蔡姬送回娘家,但并没有断绝婚姻关系。蔡侯也很生气,就把蔡姬再嫁了。桓公听说后更加生气,于是兴兵伐蔡。齐国伐蔡,原本是国君之间的个人恩怨,齐国强大,蔡国弱小,因个人恩怨问罪蔡国,能用来领导八国的军队吗?打败蔡国后,为什么又进入楚国?其实这个蔡国已经听命于楚国,齐桓公伐蔡,只是以蔡姬之事为借口,其根本目的是针对楚国。@ 楚成王兴兵迎接齐桓公进入楚国,说明楚国早就准备好了。除鲁国外,齐国领导的七个国家都是楚国向北发展剑指的对象,后来的事实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齐桓公的行为是遏制楚国向北发展的势头,只让楚国成为“荆蛮”地区的领导人,不允许他问中原政治事务。楚国人知道齐桓公要做什么,他们衡量了自己的实力,不得不选择说话,暂时取消王号。通过这件事,诸侯国进一步认可了齐国的霸主地位,使世界暂时维持了秩序。不能不说这是齐国的胜利。
齐桓公伐楚,得到了霸主地位的进一步扩大和巩固。
齐桓公伐楚事件:齐桓公确定了诸侯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