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毅(公元487年至公元520年)是北魏孝文帝的第四个儿子,洛阳人。11岁时,他被称为清河王,深受孝文帝的喜爱。他是北魏著名的政治家。
元毅从小聪明,接受过良好的汉文化教育。他博览经史子集,颇有文才,宽容宽容,喜怒无形。
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孝文帝去世,王子元恪继位,即宣武帝。元毅被任命为侍中、尚书仆射,年仅14岁。从那以后,元毅开始进入政坛。与此同时,宣武帝重用了他的叔叔高肇,并相信了他。高肇擅权将阻止他的皇室王子和大臣逐一消灭。孝文帝临终前任命的六位辅政大臣都被高肇陷害。此后,高肇主持了政治事务。
高肇之女被立为皇后后后后,高肇是尚书令,地位更加稳定。高肇还将矛头对准宣武帝的两个弟弟元毅和元愉。最后,元愉“不胜其怒”,随后诈骗得到元怡的密信,说高肇要杀帝谋逆,在冀州起兵反叛,但很快就平定下来了。袁毅看到宗室亲王一个个被杀,涉嫌元愉谋反案。他担心自己无法自由。于是他在延昌两年(公元512年)的一次宴会上公开斥责高肇,并提醒宣武帝提防奸臣,不要把一切都交给高肇。
宣武帝死于延昌四年(公元514年),太子元诩登基,即孝明帝。随后,孝明帝杀高肇,以元毅为司徒,胡太后临朝听政。不久,元毅进位太傅,主持门下省事务。胡太后认为元毅是皇帝的亲叔,而且“有才学闻望”,于是委以朝政。袁毅还“尽力匡辅,以天下为己任”。辅政后,北魏出现了“理无滞而不申,贤无隐而不举”的良好局面。
袁毅刚正不阿,也得罪了权臣元叉。领袖元叉是胡太后的姐夫。他和卫将军刘腾一起陷害了元毅。正光六年(公元520年)7月,他们以谋逆罪杀害了元毅。直到孝昌元年(公元525年)4月,元毅的案件才平反。元毅被追赠为太师、将军、都督中外军事。元毅墓位于洛阳北莽山南麓。
北魏名臣元毅:如何为北魏赢得另一个稳定的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