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多慷慨悲歌——《送东邵南游河北序》
孙承宗,高阳人(河北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天启二年以帝师身份督辽,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带领军队十一万,功勋卓著,被魏忠贤羡慕,辞职回乡。
崇祯二年(1629年),清军大举进攻,直接从大安口取遵化,即将逼近城市。朱由检旨在让孙承宗守卫通州。于是孙承宗带着27名骑兵走出东便门,直奔通州。到岗后,他整顿了营地,严格执政,禁止遗产,举行宴会,停止支付账目,省去参与,以严肃的军纪振奋士气。还立了东营,建水师,练火兵,改革马政,提高了关门守军的战斗力。
他参观了宁远等地,认真考察了数百英里外的人情和地形,认为宁远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可以守卫和储存。他主张在这里建城、训练和储存田地,守卫关外。在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以耕人为战、以耕人为耕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辽河以西地区恢复了400多英里。
十一年来,清军深入内地,十一月攻打高阳,这是孙承宗的故乡,此时孙承宗正坚守城市。清军没有发动攻击,而是派使者围着城墙大喊劝降,他们知道城里既没有将军,也没有守军。没想到,孙承宗在城墙上严厉拒绝了。无奈之下,清军发动了进攻。事实上,必须猛攻,对于这个小地方,很容易就能拿下。但别忘了,此时站在城墙上的是孙承宗。
这时,孙承宗76岁,城里没有守军,没有将军,没有粮草,没有弹丸,不堪一击。显然,清军知道谁住在这里。他们没有进攻。他们派使者耐心劝说,做对方的思想工作。对于这个超级牛人来说,他们给了足够的面子。
孙承宗的态度是这样的。清军到来的那天,他带着全家20多人走上城墙,开始坚守。在他的鼓舞下,城里成千上万的人都逃跑了,准备迎接敌人。失望的清军发动了进攻。几天后,高阳失守,孙承宗被俘。孙承宗接受了敌人的尊重。他整理衣服,向北磕头,然后自杀。孙家有40多口人,全部殉国,全家忠诚。
这就是正直。这位老人!没有在家里安享晚年,忠于国家到最后一刻,可以称之为奉献,死后。
明朝军事战略家孙承宗:明朝关宁锦防线的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