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作为乾隆、嘉庆、道光的宰相,曹振勇一生只有诺诺,除了“少说话,多磕头”,没有其他能力。事实并非如此。
曹振勇当了52年官,80岁才退休。他在清朝的官员岁月里无与伦比。而且,他的仕途自始至终都像一条马平川,一条江春水,一步步升起,没有灾难,没有灾难。单靠“少说话,多磕头”恐怕很难做到。
公元1782年(乾隆46年),27岁的曹振勇考入进士,重用。不久,他担任了官方部门的尚书和体仁阁大学士。到了道光朝,他升级为武英殿大学士,成为道光的心腹之臣。他代表皇帝事务三个月。
嘉庆皇帝出游时,曹振勇以宰相身份留在首都处理政务。三月份,涉县民间至今能听到“宰相朝朝有,三月代君无”的谚语。曹振勇三次当学政,主持乡试四次,能尽力;阅读考卷可以守法守纪,不会淹没博学有才华的人;对于金殿面试的考生,一定要提前一所学校阅卷,工作一丝不苟,不出错。曹振勇还有一个很有名的学生,叫林则徐。
当然,曹振勇似乎并不突出。真正让他一步一步升职,生活顺利的人,可能还数着他的心思。他的一生,对名利看得开放,看得淡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放得下,反而让他得到了更多。比如当时的官员都很贪婪,但曹振勇一生都没有贪婪。他曾任三朝宰相,从未发现任何贪污行为。
曹振勇是盐商的子弟。他的祖先从盐业开始。他的一群亲戚是扬州盐商,世代享有特权,是曹氏家族的命根子。两江总督陶舒提出盐政改革,取消商盐垄断权,实行凡纳税都可以卖盐的盐票法。这一改革严重损害了盐商和曹振勇亲属的利益。亲戚们纷纷向曹振勇投诉,曹振勇却毫不在意地说:“怎么会有饿死的宰相家呢?“他可以把祖先的家庭利益放在一边,支持盐政改革,这是普通人无法比拟的。
曹振勇,曹振勇,清朝三朝宰相曹振勇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