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在天宫里大惊小怪,各行各业的神仙都不能降他。于是玉皇大帝请如来佛制服他,把他压在五行山下。500年后,他被去西天学习经文的唐三藏救了出来。观音菩萨在寻找中国佛经的路上路过五行山,看到了被压石猴的生活状况:“口能言,身不能动”(第八次)。
令人惊讶的是,在现实世界中,类似的石猴被压制了。《西游记》是在明朝写的,这个奇迹也发生在明朝。主人公是一位名叫陈谔的朝廷官员。
《明史》卷162有传,陈谔,字克忠,番禺(今广州番禺区)人。永乐年间,他以乡进太学,授官为刑科(六科统称为言官,以“掌侍从、劝诫、补阙、捡遗、检查六部百司”为主。凡制宣行,大事复奏,小事署颁发;有失,封还执奏。内外所上章疏下,分类抄出,参与支部,驳正其违法行为。《明史职官三》)。这个人天生就是言官的材料,特别刚直,对被检举的官员毫不留情。陈谔还有一个特点:每当奏报时,声高气足,洪亮如钟。皇帝曾下令饿他几天,但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无奈之下,皇帝叹其天性,称之为“大声秀才”。
饿了他几天,他并不害怕。他仍然毫无顾忌地弹劾所有官员;对皇帝来说,建议和反驳仍然是激烈的。有一次,他的言行违背了他的意图,永乐皇帝命令他“埋葬天门,展示他的首领”。“坎埋”是古代祭祀仪式中用来埋葬牲畜和丝绸的坑。换句话说,皇帝命令人们把他埋在奉天门外,只露出他的头。情况很像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说话,身体不能动”!
[img]120609[/img]
孙悟空是神仙,被压了500年不死,但陈谔是凡人。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最多坚持几天不吃不喝,而陈谔不仅不吃不喝,还被埋在坑里,“口能言,身体动不了”。在这种情况下,他能活多少天?-陈谔坚持了一周:“七天不死”。
陈谔的体质很好!同时也说明他的意志很强。七天不死,皇帝以为是天意,“赦出还职”。饿了,埋了,陈谔应该记性长一点吧?没有。不久他又惹怒了皇帝。这一次,皇帝没有饿,也没有埋葬他,而是惩罚他修理象房。类似的事情,换成别人,肯定是出钱雇人。而陈谔一贫如洗,只能自己做。幸运的是,在他工作的那一刻,皇帝碰巧路过,“怜之,命复官”。
陈谔后来官到顺天府尹,历任湖广按察使、山西按察使(均为正三品)。期间又“坐事落职”。仁宗即位,大赦时,官员应该恢复职务。然而,仁宗避免了他过去在湖光任期间经常揭露楚王(楚昭王朱震、朱元璋第六子、仁宗叔叔)的问题,并将其降职为海盐知县(正七品)。之后,他在一个王府担任了长史(正五品),宣德三年来一直担任镇江同知(四品)的职务。
相比之下,陈谔的结果不如孙悟空。孙悟空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取得了积极的成果;陈谔德才兼备,但最终没有离开寺庙,而是退出了江湖。是喜是悲?
悲伤是不可避免的。读很多官员的故事往往是一种悲伤,笼罩在人身上。但也有喜悦。在明初皇权的高压下,像陈谔这样的人有善终究是奇迹。
后人对陈谔感到更加遗憾。明末人谈迁曾引用别人的话评:“陈公之哽直,九死不移,宜其简在帝心,徒以执政不悦而不果召。珍惜!”
明朝真正的[孙悟空]:被皇帝活埋七天,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