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在明朝成立的前夕,朱元璋邀请文武官员到他身边,给你一个话题:为什么元朝会迅速崩溃?新王朝即将诞生的首要任务是什么?请表达你的观点。
高参刘基首先说:“宋元以来,宽纵日久,当使纪纲整肃,才能实施新政。”
朱元璋觉得言之有理,觉得明朝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制定法律,以法治国。根据朱元璋的命令,法律的制定工作得到了加快,洪武30年(1397)正式颁布了几项修订后的《大明律》。《大明律》比《唐律》简单,比《宋律》严格。
《大明律》规定“谋反”、“谋大逆”的人,无论主犯,都是凌迟,祖父、子孙、兄弟、同居的人,只要年满16岁,就要处斩。
对贪污官员的处罚也特别重。贪污罪的官员一经查明,将被分配到北方沙漠充军。如果官员贪污赃款602以上,将被判处枭首示众、剥皮实草之刑。生命在各府县衙门左侧设置皮场庙,即剥皮刑场。贪官被拘留在这里,砍下头,挂在杆子上示众,然后剥下人皮,塞上稻草,放在衙门大厅旁边,警告继任官员。
朱元璋带头实施了自己的法律,执法相当严格,这在中国古代封建皇帝中是罕见的。欧阳伦,他的女婿,附马都尉,是安庆公主的丈夫,是马皇后的亲生女儿,不顾朝廷的禁令,向陕西贩运私茶。后来,河桥巡检司的一名小官员告诉朱元璋此事。朱元璋立即下令给欧阳伦一个死亡,同时他还发布了一个通缉令,赞扬小官不畏权贵的斗争精神。
[img]120436.jpg' />
朱元璋唯一的侄子,开国功臣朱文正,也违法乱纪,毫不留情地废除了官职。唐和的叔叔,开国功臣,以为自己有硬靠山亲戚,就隐瞒常州的土地,不纳税,朱元璋也依法处死了他。
在朱元璋成为皇帝的30年里,他还公开镇压了几起大腐败案件,其中最大的是郭桓案。事发时,郭桓是户部侍郎。洪武18年(1385年),御史余敏告诉北京宣布政使司、提刑使司的官员李或、赵全德等。,并与郭桓等人一起贪污诈骗,吞下官粮。朱元璋抓住线索,命令司法部门依法严格追查。此案后来涉及到礼部尚书赵茂、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杰、工部侍郎麦志德等高级官员,以及许多布政使司官员。贪污盗窃的钱折成粮食2400多万石头。案件查明后,朱元璋下令抛弃赵茂、王惠迪等人的街头尸体;郭桓等六名侍郎和地方政府使司以下官员被处决;数万名涉案官员被逮捕入狱,严厉处罚。无数参与此案的下级官员和富人被抄家处死。
一代帝范,节俭成风
由于朱元璋出身贫困农家,他不仅深刻理解了农民生活的艰辛和物质资源的艰辛,还带头倡导节俭。明朝成立后,按计划在南京建宫。负责工程的人把图纸交给他审批,他立即去掉了雕刻精美的部分。工程竣工后,他让人们在墙上画了许多令人震惊的历史故事来装饰,让自己永远不要忘记历史教训。一位官员想用漂亮的石头铺宫殿地板,被他当场狠狠教训。
朱元璋用的车、舆论器具和其他东西应该按照惯例用金饰,但他命令用铜代替。负责此事的官员说,这不需要太多的黄金。朱元璋说:“我在世界各地都很富有。我怎么能吝啬这些黄金呢。然而,所谓的节俭并不是第一位的。为什么要带领世界?奢侈的开始是从小到大的。”他睡的皇家床和中产阶级的床没有太大区别。他每天早餐只吃蔬菜。
在朱元璋的影响下,宫中的后妃也非常注重节俭。他们从不乔装打扮,穿的衣服也洗了好几次。朱元璋发现一个内侍穿着新靴子在雨中行走,气得他痛哭。一个散骑舍人穿着一件非常华丽的新衣服,朱元璋问他:“这件衣服花了多少钱?舍人回答说:“五百贯。朱元璋痛心地说:“五百贯是几口之家的农夫一年的费用,而你却用它来做衣服。这么奢侈,真是太糟蹋东西了。”
朱元璋不喜欢喝酒,他多次发布限制酿酒的命令。他不喜欢奢华,注重现实。他命令太监在皇宫墙边种菜,而不是建造亭台楼阁。为了让儿子们得到锻炼,他命令太监织麻鞋、竹签自用,规定诸王子出城稍远,骑马十分之七,步行十分之三。由于出身贫寒,从小就没有读书的机会,从军到称帝晚年一直保持着勤奋好学的作风。战斗结束后,理政之后,他经常请儒生讲经史。经过几十年的刻苦自学,他不仅能写手扎、军令,还能写诗作赋。他一生都严格要求自己,不懈怠,不腐败。
明太祖朱元璋多节俭:看到人们穿着新靴子 气得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