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士信是隋唐评书故事中秦琼的义弟。他天生神力,隋唐四猛第一猛,绰号“当世孟贲”,使一把大铁枪,难得的敌人,曾与李元霸作战。但他天生傻傻,在攻打扬州皇宫时掉进陷阱,被乱箭射死。以上是评书故事中的情节,但罗士信在历史上是真实的,在《旧唐书》中、《新唐书》,都有其传记。那么历史上的罗士信是什么样的人物呢?
据记载,罗士信出生于600年左右,来自齐州历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关于他的家庭背景,没有明确的记载。有人说他是罗艺之子,但没有证据,只是猜测。613年隋末,农民起义爆发。王薄、左才相、孟让等人攻打齐郡,齐郡守卫张须陀率军出战。
罗士信当时只有14岁,要求参军。看到他身材矮小,张须陀对他说:“你甚至不能穿盔甲。你怎么能打架呢?”罗士信很生气,立刻穿上重甲,挂了两壶箭,然后飞上了马。张须陀很高兴看到他如此精力充沛,允许他参军。
不久,张须陀在潍水与起义军作战。双方刚列完阵容,罗士信便手里拿着长矛,驰马冲进敌阵,连杀几个人,砍下一个人的头,用长矛在阵前巡回,起义军吓得动弹不得。张须陀乘势发动进攻,大破敌军。在追击敌人的过程中,罗士信每杀一个人就割下鼻子,最后以鼻子的数量报功。张须陀叹了口气,把战马赏给罗士信,把他留在身边。
过了一段时间,张须陀奉命讨伐下邳附近的起义军罗明月。当时卢明月有10多万人,而张须陀只有1万多人。双方对峙了几十天,张须陀决定采取退兵诱敌的计划,要求将领带领人马偷袭敌营。这次旅行很危险,只有罗士信和秦叔宝主动请行。最后,秦、罗两人烧毁了30多个敌营,与张须陀作战,大破义军,卢明月只带着数百名骑兵逃跑。
[img]119749.jpg' />
从那以后,罗士信每次作战都和张须陀一起登上阵列。杨迪皇帝杨光得知情况后,派使者慰问,并让画画下张须陀和罗士信的战斗阵法,交给内史省。
虽然张须陀、罗士信和秦叔宝取得了一些胜利,但隋末农民起义正在野火燎原。616年,李密和翟让在大海寺战役中杀死了张须陀。秦叔宝和罗士信率领余众投资隋将裴仁基。不久,他们跟随裴仁基投降瓦岗军,加入隋末农民起义军。
此后,罗士信奉命与王世充作战,因重伤被俘。王世充非常欣赏罗士信的才华,待得很厚,和他一起睡觉。618年,王世充彻底击败了李密,得到了冰元真等瓦岗军将领。他对罗士信不如以前了。罗士信很不满意。后来,王世充的侄子王道询问了罗士信的战马,并向他要求。如果罗士信不给,王世充会带马给王道询。
619年,在唐、郑(王世充建立的政权)战争中,王世命令罗士信攻打谷州,罗士信趁机带着1000多人回到唐。唐高祖大喜,任命罗士信为陕州道行军总管,派他对付王世充。
从那以后,罗士信围攻千金堡,守军不但没有下降,反而辱骂罗士信。罗士信派人去千金堡找一些女孩和孩子,诈骗道:“我们是从东都来投罗总管的。故意说:“我们搞错了,这是千金堡!然后匆匆离去。守军认为罗士信已经撤离,于是出兵追赶。罗士信埋伏在路边,趁机冲进堡里,屠杀了堡里所有的守军。621年,王世充投降,洛阳平定,罗士信因功被封为江州总管、山国公。
622年,李世民率军征服河北省刘黑凯。刘黑凯围攻明水城,唐军三次增援都失败了。李世民担心王军不能坚持,问将军:“谁愿意去代替王军保卫城市?”罗士信站起来,带领200人进入城市。从那时起,刘黑凯发动了更激烈的进攻,唐军因为雪,无法增援,最终明水城破裂,罗士信被俘。
刘爱惜罗士信的才华,希望他投降,但罗士信宁死不屈,最终被杀,年仅22岁。得到罗士信被杀的消息后,李世民非常难过,命人赎回他的遗体。罗士信和裴仁基关系很好。裴仁基死后,罗士信出资将裴仁基的父子埋在北莽山,并说:“我死后,希望埋在这个墓旁。按照罗士信的遗愿,李世民把他埋在裴仁基墓旁。
解密隋唐猛将罗士信的真实死因:不是被乱箭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