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明朝无私的官场斗士,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海瑞。然而,在历史上,还有一位官员——重庆巫溪县人谭启,他也被称为“诚实”。然而,由于缺乏历史资料,谭启并不出名。
近日,巫溪县教育研究学校历史教研员刘朝敏完成了对谭启五年的潜心研究。谭启的学习故事和官职生涯首次公开,填补了历史空白。
16岁中秀才,19岁中举人
刘朝敏说,谭启生于公元1528年(嘉靖七年),出生于四川省大宁县(今重庆市巫溪县)马莲溪。年轻的谭启每天翻山越岭,去县里的天宁寺书院读书。16岁的中秀才,19岁的中秀才,看到有望进京殿试试,父亲病重归西。
“按照当时的礼仪,父母去世了,孩子应该回家孝顺三年。”刘朝敏说,在过去的三年里,谭琦从未忘记自己的学习,经常熬夜到黎明。三年后,他终于参加了皇帝主持的宫廷考试,并获得了金榜的称号。
[img]119633.jpg' />
上书批皇帝:“虽然我喜欢听话,但没有用言之实。”
谭启后来成为明朝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朝廷命官,也是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10年的重要官员。他的官员是福建省按察司副使和四级文官。他和海瑞一样,以无私、诚实而闻名。
隆庆帝登基后,他们第一次求言。朝臣们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对朝政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然而,只采纳了建设翔凤殿的奢侈建议。看到朝廷无意真诚求言,隆庆元年4月,谭启上了《乞采群言疏》,用2000多句话阐述了“言行开则治,言路塞则乱”的道理,指出圣上“虽然喜欢听,但没有用言之实”,担心“敢言之臣会卷舌不言,天下会解体”。
刘朝敏说:“当时,隆庆皇帝听到谭启的批评,有些不高兴,但谭启赤的忠诚,忠于人民的名声,他也不敢对谭启施妄加罪。”。
故事编入巫溪地方教材
刘朝敏说,谭启在为官期间反腐力度很强,一个月内举报了几十人。
隆庆元年十二月,谭启被任命为浙江巡按御史。到达后,即上疏请求减少僧道度牒(出家证明,不合格僧道经常行贿买度牒,造成腐败)。与此同时,谭启还弹劾了兵部侍郎迟凤翔托病规避,蓟辽总督刘涛失守边防等事。隆庆二年(1568年)4月,谭启查处了五河知县张宪祥居官侵渔大贪污案,6月查处了扬州知府卫东楚、武进知县谢师严贪污案。12月,他还举报了重要官员的违法行为,如参议、司法和学习,并处理了数十名涉案人员。
刘朝敏说,作为400多年前的清官,谭启的精神对现代人仍然具有重要意义。不久前,他的故事被编入巫溪当地教科书,进入当地校园。
海瑞同事狠抓反腐:一个月内举报数十名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