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是晚清皇帝中学习成绩最好的。1875年1月13日,小光绪从熟悉的家中被送往紫禁城。紫禁城真的不适合孩子的成长。从进宫的第一天起,小光绪总是处于太后的调教和训斥之中。聪明强干的太后是教育上的失败者。同治自己的儿子,她让母爱泛滥,过于娇纵。而对继子光绪,她却矫枉过正。为了让小皇帝成为一个合格的统治者,她发誓永远不要犯过去的错误,不要容忍孩子的任何“问题”,雕刻他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如果他早上四点躺在床上,如果他在陪太后吃早餐时碰到餐具,如果他在“朝廷”时扭动太多,如果他在跪下时忘记了复杂的规则,无一例外,他会受到太后亲自或太监的批评。太后清楚地记得同治是如何被宠坏的。即使是小光绪走路时偶尔也会蹦蹦跳跳,如果太后看到了,也会引起训斥。太后告诉他,他是皇帝,必须像皇帝一样,像普通孩子一样信马由缰,这是一种毫无价值的表现。
教育家说,刻板、教条、严格的教育方式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这些孩子往往胆小、胆小、固执、不灵活。在阅读光绪信息时,我们发现这些特征在他的性格中非常明显。皇帝在太后身边,成长为一个缺乏自信的孩子。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口吃的问题。当他看到太后时,他结巴巴地说话。他越害怕,就越不利索。他觉得自己总是得罪自己。
只有在研究中,光绪才能找到信心。传统的启蒙方式很容易在第一时间扼杀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同治皇帝就是这样。太后和主人们花了很多时间把同治的牛头压在桌子上。
与同治相比,光绪太听话了。虽然一开始也有 “玩”几次,但很快,这个柔软的孩子安全地接受了不可抗拒的命运,每天顺从地来到研究和文字斗争。他的家庭作业进展顺利,大字写得越来越正确。虽然与历代王子相比,他的成绩只是中等水平,但与他的前同治相比,他几乎是不同的。
进宫后,小皇帝第一次发现自己能做好一件事。这一发现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转折点,他处于恐慌之中。他对书越来越感兴趣,因为他能够逐渐理解书中的内容。在宫中演戏时,他经常带着一卷书去找一个没人读的地方。事实上,学习是他建立自己、证明自己、娱乐自己的唯一途径。在各个方面,他都是帝王教育成功的典型例子。溥仪的英语老师庄士敦认为,光绪“除了口吃的先天缺陷外,在任何方面都远远超过了当年的同治皇帝”。
小皇帝的表现让帝国政治高层的所有人都感到惊讶。翁同和大师经常自豪地告诉人们,小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在为古代的圣人服务。小皇帝刚读完书,就指着书中的“财富”一词对大师说:“我不喜欢这个,我喜欢“节俭”一词。翁同和很高兴,立即跪下来磕头:“皇帝的圣德!皇帝有这种知识,真的是世界的祝福!”
然而,事实上,光绪教育是完全失败的。厚厚的宫墙阻挡了时间的进入。尽管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千里之外,紫禁城还是充满了康熙乾隆时期的空气。光绪皇帝出生于鸦片战争31年后,接受的教育是完全传统的。教科书与历代皇帝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帝鉴图》、《十三经》、像圣祖圣训这样的“帝王之学”。
除了四书五经和“圣贤心法”,他脑子里什么都没有。他对世界大势缺乏了解,甚至连西方国家的名字都不是很好。在传统的政治教科书中,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唯一重要的是“圣人之道”。老师说,只要你掌握了圣人之道,你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英台泣血记的作者德龄在描述她在宫中的生活时写道:“只要一个人在宫中生活三五年,他就会变得愚蠢。”她指出,这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与外界的交流很少,见识极其有限,即使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也会被束缚,失去智慧。宫城封闭、保守、沉默,对光绪的生长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虽然他的学习成绩很好,但除了书本知识,人情世故甚至帝国政治的潜规则在他的脑海里完全是空白的。亲政后,经常联系他的大臣们发现,这位年轻的皇帝缺乏基本的社会知识和适应能力。面对复杂的晚清世事,他表现出惊人的单纯和天真。@ 在甲午战争和后来的变法中,皇帝的许多做法超出了普通大臣的预期。
光绪皇帝高分低能:老师称赞他远远超过了当年的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