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古代皇帝非常重视陵墓的选址和建设,登基后往往会立即开展各项工作。陵墓不仅关系到皇帝本人,也关系到国运的兴衰。以清朝为例,关内皇帝陵墓分为河北遵化清东陵和河北易县清西陵两部分。本来“儿子和父亲一起埋葬”,但为了平衡东西陵,乾隆皇帝提出了“父子分葬,选择东西”的规定。道光皇帝应与顺治、康熙、乾隆皇帝一起埋葬在清东陵。[img]118657[/img]
道光皇帝虽然是天生吝啬的皇帝,但对自己背后的事情并不吝啬。他专门安排了重臣和风水先生前往东陵选址。经过仔细的调查和讨论,他终于选择了宝地,并在首都上演。道光听后非常高兴。他下定决心在吉日开始工作。它花了七年时间才完成,花了200万两白银。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一切都很顺利,但灾难的根源很早就被埋葬了。
原来,建成后不久,修陵大臣发现陵墓宝地下水位较浅,已建成的地宫出现渗水现象,这是工程禁忌。古代都是木棺,一旦被水泡,后果不堪设想。通常,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改变地点,但发现它不起作用。@ 这是风水宝地,已经得到道光帝的认可,现在突然要改了,道光一怒之下修陵大臣和风水先生的人头难保;@ 前期花了不少钱。如果再做一次改变,预算不足,最终不能满足道光帝的要求,还是会被砍头。修陵大臣在权衡利弊后,决定隐瞒现状,混过去。做了一些防水措施,但效果可想而知。
道光皇帝听说这个项目已经完成了,决定亲自接受它。但道光对项目建设一无所知,只是看到了宏伟、宏伟、非常满意,验收通过,并将已故孝穆皇后牛钴禄的棺材埋在这里。最后,我也感谢修陵大臣和建筑工人的辛勤工作,并给予了很大的奖励。心提到喉咙的修陵大臣突然觉得轻如燕子,甚至呼吸也很无忧无虑,认为皇帝真的很容易作弊。
俗话说,初一躲不过十五。工程竣工后的第二年,道光皇帝去东陵拜访祖先,祈求大清江山的保护。仪式结束后,道光皇帝也想去看孝穆皇后,顺便也看看自己的陵墓。吓坏的道光几乎尿了裤子。地宫已成水坑,牛钴禄氏棺材已被浸泡,漂浮在水中,令人毛骨悚然。道光皇帝气半死,骂修陵大臣简直“丧尽天良”,猪狗不如。他迅速命令人们把棺材捡起来放在安全的位置,愤怒地回到北京。所有参与修陵的大臣、风水先生和建筑工人都被捕入狱,认罪伏法。
道光极度沮丧,被这次事件伤透了心。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宁愿破坏祖先,也不愿向清东陵说再见,自己埋葬清西陵。吸取了上次修陵的教训,他派人仔细调查风水地貌。执行大臣再也不敢疏忽了。他们选择了最好的工匠,准备了最好的石头,并迅速开始施工。他们都说质量就是生命。他们发誓要把道光帝陵墓建成一万年的精品店。请放心。那么清东陵已经建成的陵墓呢?只能拆除,拆除成本也很高啊,部长建议拆除材料到西陵可以继续使用,道光皇帝有心理障碍,旨在当地处理大部分影响风水的材料,看不见心不烦。
皇帝只是动了动嘴,但这次拆除和建造,工程量巨大,消耗了无数银。最后,道光皇帝的慕陵成为清朝皇帝成本最高的皇帝。一向节俭的道光,却成了大操大办的负面典型,真是讽刺。《清史稿》评论道光是守成皇帝,循规蹈矩,兢兢业业,但两次修建自己的陵墓是独一无二的,开创了先例。
道光皇帝:一向节俭自居 为什么要两次修建皇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