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一个杰出的人,死亡也是一个鬼魂。到目前为止,我想到了项羽,拒绝穿过江东。”几句话,生动地描绘了一代霸王项羽的慷慨和悲剧,突出了项羽宁愿玉碎,也不愿瓦全的英雄精神。如果是一个英雄,为什么不选择穿过乌江,为了东山再起,而是选择自杀呢?真的只是没有脸去见江东的父亲和老人,还是还有其他原因?
楚汉战争期间,刘邦与项羽僵持不下,“丁壮苦军,老弱罢鞍草”,项羽曾请刘邦单挑,一决雌雄。这能说明项羽对世界有着可怜的感情吗?项羽选择自杀结束连续几年的战争,消除战争带来的痛苦,回归世界的和平世界吗?当然不是。与刘邦的决斗应该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策略。以项羽的能力击败刘邦很容易。不幸的是,刘邦没有被愚弄。此外,这种同情心与项羽的好战和残忍不符。据史书记载,项羽曾杀害20万秦兵,烧毁秦朝宫殿三个月;这样一个暴力的人怎么能自杀以免受人民的痛苦呢?
长江以南是项羽的执政范围,也是他崛起的地方。即使在楚汉战争后期,衡山王吴瑞和临江王共尉仍然服从项羽,尤其是南楚临江王共氏。直到项羽死后,他仍然忠于项王,抵制刘邦。项羽一旦顺利渡江,完全可以重组旗鼓,卷土重来,再次击败刘邦也不是不可能。项羽从十面埋伏突破后,直奔江东方向,也正是他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穿越乌江,何能到达乌江口,
但是选择了自杀?也许项羽当时并不是拒绝过乌江,而是根本没有机会过河。
[img]118607[/img]
《史记》、《汉书》、《楚汉春秋》对项羽死亡的描述,除了《项羽本纪》中有两个涉及乌江的地方:“所以项王想东渡乌江,乌江亭长在船上”,其余都写着项羽乌江自杀。相反,项羽“身死东城”,“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等等。汉王刘邦也是一代枭雄,项羽怎么能渡过乌江,放虎归山?为此,刘邦派将军灌婴追项羽。项羽突围逃往东城时,再次被汉军包围,混战中被灌婴杀害。据研究,乌江离东城还有240华里,项羽根本没有机会渡江,更别说有机会渡江而不渡江了。
一些学者质疑项羽不能过河。据《太平环宇记》等资料记载,两汉时期的东城县是江淮之间的一个大县。从定远东南池河上中游,穿越江淮分水岭,包括今滁县西南部、肥东东部和全椒西南部。直到今河县乌江沿岸,乌江县才设立,直到晋太康六年东城县边界。张学成曾在《和州志补沿革》中指出:“秦是九江县历阳和东城乌江亭..晋太康元年属淮县,历阳和东城乌江亭如故。也就是说,在楚汉战争期间,东城是一个广阔的行政区域,乌江包括在东城县。因此,司马迁所说的“死东城”与“乌江自杀”并不矛盾。
揭示历史:楚霸王项羽拒绝还是不能没有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