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晋十六国时期,朝鲜的政权被称为高句丽,其人民主要是高句丽人(古代朝鲜人)和韩国人。当时,中国东北地区出现了三种政权,一种是前燕(337-370年),另一种是后燕(384-407年),另一种是北燕(407-436年)。其中,燕子过去与高句丽的战斗最多。
在东晋咸康七年(341年),前燕与高句丽发生了最大的战争,这场战争几乎使高句丽亡国。进入高句丽首都丸都后,前燕军摧毁了都城,焚烧了宫殿,并掠夺了5万高句丽人。其中一个叫高和,是高句丽王高钊的同宗分支。当高句丽惨败时,他和他的家人被迫迁往青山(今辽宁锦州西北),并在北燕定居。高和的孙子高云出生于360-370年左右。
前秦傅坚统一北方后,前燕灭亡。飞水战后,前秦政权崩塌,前燕宗室慕容垂乘机复国,史称后燕。慕容垂死后,太子为慕容宝即位。慕容宝当王子时,高云武功高强,成为慕容云的侍卫,被封为侍卫郎。慕容宝在位时,高云曾经击败慕容会的叛军,成为后燕建威将军,夕阳公。慕容宝非常重视和欣赏高云,所以他认为自己是养子,姓慕容氏。高云“沈深有局势,希言厚重”,一直不善于沟通。其他人认为他很愚蠢。只有中后卫冯跋不这么认为,爱上了他。
[img]116536[/img]
后燕慕容熙在位时,因为某种原因想杀冯跋、冯素弗兄弟,冯跋兄弟不得不逃离深山,然后悄悄潜回国都龙城(今辽宁辽阳)。后燕建始元年(407年)4月,冯跋兄弟与从兄冯万泥等22人合谋,推高云(慕容云)为盟主,趁慕容熙送葬傅后之机起事,不久将慕容熙俘虏。慕容熙死后,在冯跋的反复建议下,高云于当年7月称天王(相当于皇帝,名字不同),国名大燕,改元正始,史称北燕。
当了皇帝后,高云放弃了慕容的姓氏,仍然恢复了高句丽的姓氏,建立了北燕政权。据说当时有童谣说:“一束高,两头燃,秃头小儿来灭燕。高字上有草,下有禾,两头燃则禾草俱尽而成高字。高云的父亲叫高拔,小字秃头,秃头小儿说的是高云。高云登位后,立妻李氏为天王后,子高鹏为王子,以冯跋为侍中,都督中外军事,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事,武夷公,“一切都取决于冯跋兄弟”。
事实上,作为一个外国人,具有慕容宝养子特殊身份的高云,只是冯跋立的傀儡,是冯跋篡夺最高统治权的过渡。这一点,高云是可以看清楚的,所以“自以无功德为豪杰所推,常常内心恐惧”。为了避免将来死亡,高云忧心忡忡,终于想出了一招,那就是“宠养壮士以为腹心”。离班、桃仁等并专门禁卫,委以爪牙之任”,让两位壮汉充当自己的贴身保镖。后来,离班后,桃仁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又被冯跋暗中指示,于正头三年(409年)十月,高云被杀。高云的妻子李和王子都死了。高云在位两年零四个月,死后被授予惠懿皇帝称号。
关于高云的定位,一直有很多说法,有人说他是后燕末代君主,也有人说他是北燕开国皇帝。作者认为慕容熙是历史上公认的最后一代皇帝,所以高云应该是北燕的开国君主,尽管他是冯跋立的傀儡;但毫无疑问,高云是高句美人,现在被称为朝鲜人。高云,雨,妻子李,虽然他出生在中国,取了汉人的名字,妻子也是汉人,被汉族和鲜卑民族同化,但他立即恢复了高句丽王族的姓氏,表明他仍然认为自己是一个高句丽人。
北燕开国君主高云:第一个在中国称帝的朝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