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即位后,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他意识到,如果你想让北魏繁荣起来,你必须吸收中原汉族的先进文化。当时,北魏的首都是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孝文帝想把首都迁到洛阳,有利于改革鲜卑落后的习俗,实施汉化政策。然而,鲜卑贵族习惯于生活在平城,房屋和土地都在这里,因此他们不愿意迁都。有一天,孝文帝召集文武大臣到朝廷议事,突然提出动员全部力量南征,攻打南方齐国。大臣们不明白这一点。他们认为无缘无故地征兵攻打齐国是荒谬的,但孝文帝坚持要出兵,所以每个人都不得不服从他的决定。因此,孝文帝率领20万军队和一批大臣长途跋涉到南方。路上下着大雨,道路泥泞,行走困难。大臣们抱怨道。见此情形。到洛阳时,孝文帝命令停下来休息。几天后,孝文帝命令继续南行。大臣们真的不想再走了,所以他们跪在孝文帝面前,要求收兵。孝文帝说:“在这种情况下,把首都搬到洛阳,否则我们会失败。我们的脸是什么?“这个妥协计划一出来,大臣们就接受了迁都的主张,没有人反对。因此,孝文帝将北魏都城迁至洛阳,从此开创了一代伟业。
[img]116479[/img]
事实上,孝文帝根本不打算攻打齐国。他的目的是让大臣们接受迁都的决定。相比之下,迁都洛阳比攻打齐国更容易被接受。在人际交往中,往往需要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可以先对他提出更大的要求,他不同意,然后提出真正的要求,他可以接受。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们的气质总是喜欢和解。例如,你说这个房间太暗了。你必须在这里开一扇窗户,这是每个人都不允许的。但如果你提倡拆除屋顶,他们会调和并愿意打开窗户。”
面对满朝大臣的反对 北魏孝文帝如何机智迁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