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格是皇太极的大儿子,取得了许多成就。有人建议把豪格作为储君,但皇太极不同意。为什么?这与豪格杀妻有关。
虽然他杀了妻子,得到了父亲皇太极的赞赏,但他被同事们视为太无情和善良。换句话说,他是不道德的,不能成为皇帝,统治国民。
[img]96037[/img]
明朝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肃亲王豪格出生。他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一个儿子。早年,他跟随父亲太极征服蒙古董奎、察哈尔、鄂尔多斯等部门。他在几场战斗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被祖父努尔哈赤称为贝勒。
皇太极成为满清一把手后,豪格地位很高,但杀妻案却成了舆论的热点。
1636年,豪格被降亲王爵号,主要是因为他与莽古济家的婚姻关系。
莽古济是努尔哈赤和大福晋富查的女儿。她和前夫武尔古岱生了两个女儿。长女嫁给了戴山的长子岳,二女嫁给了皇太极的长子豪格。
莽古济于岳信,豪格既是阿姨又是婆婆。莽古济性格倔强,一直与皇太极不和。随着同父异母兄弟之间日益激烈的仇恨,处于两难境地的豪格卷入了无法摆脱的纠葛。
天聪九年(1635年),与莽古济家的关系,他第一次受到父亲的惩罚。
[img]96038[/img]
事情的起因应该从豪格娶林丹汗的妻子开始。林丹汗的另外两个妻子,额尔哲图福晋嫁给了阿巴泰,伯奇福晋嫁给了豪格。鲁古济见豪格娶了一个帅气的蒙古女士,忍不住激怒了她。鲁古济离开了座位,中途退出了婚宴。
莽古济大吵大闹的婚宴,让皇太极下不来台,决心用颜色把莽古济一家完全孤立起来。这场风暴的原因是莽古济干涉了豪格婚姻。
天聪九年(1635年)底,豪格刚因与莽古济的关系受到处罚,依然心有余悸。
对于这个惊天动地的大案,他再也不敢懈怠了。他审时度势,很快表明了自己在这场大火中的立场:“我是皇帝的儿子,我妻子的母亲想谋杀皇帝的父亲。我怎么能和谋杀皇帝父亲的女人在一起?”然后他亲自杀死了他的妻子。
从豪格的一生来看,无论他是在外征伐还是在与世界打交道,他从来没有残忍或暴力的记录,但他父亲的汗水的意图是至高无上和不可抗拒的。豪格真的很无助。
皇太极没有表达他儿子的杀妻行为,但他可能仍然赞扬他。在分配鲁古尔泰的财产时,他给了豪格很多好处。首先,他被分配给了八个牛记录的人口。首先,他改编了鲁古尔泰的正蓝旗,并任命他为旗帜和硕贝勒。然后,他被授予和硕肃王子的称号。
[img]96039[/img]
就这样,短短几个月,豪格就成了六大实力雄厚的和硕王之一(其他五人是和硕礼亲王代善、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瑞亲王多尔根、和硕豫亲王多铎、和硕成亲王岳托)。
作为皇长子,豪格在诸贝勒中前途光明,风光无限。
但是,豪格天性柔弱。
多年后,豫亲王多多当面告诉豪格:“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初议立尔为君,因为王性柔,力不胜众。”这句话很直截了当,“性柔”(性格软弱)是他错过王位的原因之一。正是他在关键时刻的“性柔”让支持他的力量大失所望。@ 还他杀妻。
[img]96040[/img]
豪格常自称“德小福薄”,确实有难以言喻的隐忧。想象一下,一个杀死爱妻的人,怎么会有道德力量呢?君临天下怎么可能以德服人?事实上,他自称“德小”,有些自知之明。此外,在皇太极著名的15位后妃中,崇德元年封的五宫(即清宁宫、关菊宫、林趾宫、衍庆宫、永福宫)最受尊敬。都是蒙古族,豪格的生母继妃乌拉那拉不在其中。在皇太极的11个儿子中,豪格的出身并不是最显贵的,只是年纪大了,他自称“福薄”,也不是无针对性的。
结合这些点,大家都觉得豪格没有能力担任下一次大汗淋漓。
后来,两黄旗将领明确坚持“立帝之子” ,从那以后,豪格也远离了皇位,皇太极并没有把他列为接班人。
虽然豪格杀妻得到了皇太极的赞赏,但她永远失去了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