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年间,发生了一起令人闻名的大文字狱,即吕留良案。吕留良是明末清初的杰出学者和诗人。他一生骄傲,把金钱和事业当成粪土,分散家庭财富,支持反清义军,具有强烈的民族气节。
[img]94908[/img]
图片来自网络
文字狱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利用特权迫害知识分子的迫害。为了稳定政权,以皇帝为代表的统治阶级从文人的诗歌中提取文字和句子。罗织被指控轻人被派往边境,重人被指控杀人,甚至连九个家庭。文字狱历代皆有,清朝则登顶。
不幸的是,吕留良被文字狱株连九族,死后也不安宁。
吕留良的家族代代相传,虽然不是大官,但他也算是名门之后。只有吕留良的父亲在他出生前去世了,他的母亲很虚弱,无法抚养他长大,只能把他交给兄弟抚养。吕留良小时候就表现出了他聪明的一面,他的理解力和记忆力都很惊人,一本书多读两遍就能完全记住。据说吕留良似乎什么都懂。他涉猎四书五经、天文地理、音律兵法。虽然他没有努力学习,但他精通一切。
[img]94909[/img]
图片来自网络
只是这样一个奇才出生了。他出生在崇祯年间。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明朝是在崇祯皇帝时代灭亡的。满清军队取而代之的是,像吕留良这样的人怎么会愿意为敌人服务呢?吕留良为了抵抗清军而分散了家庭财富。不幸的是,他的家庭财富如何抵抗满清数十万军队?明朝终究灭亡了。
他无法允许自己继续在朝鲜当官,毅然决定剃头出家,远离喧嚣,在市场上宣传自己的思想和言论。然而,清朝的政权越来越稳定,吕留良的心也越来越愤怒。他写了很多关于反清政权的文章。
一个叫曾静的人不小心读了吕留良写的文章,他很感兴趣,让人们收集他的其他文章。出乎意料的是,这些为他收集文章的人也找到了吕留良的学生。他们几个秘密谋反清复明,但是几个学者在哪里能做到呢?于是曾静找了一个当总督的大臣,想让他帮忙。出乎意料的是,这位总督已经成为清政府的支持者。他不仅没有帮助他们,还试图抓住他们,严格审问他们。最后,他们发现吕留良的学生实际上是造反者。现在吕留良不能安定下来了。然而,吕留良在造反时已经死了很长时间。
[img]94910[/img]
图片来自网络
出乎意料的是,皇帝甚至没有放过那些已经死了几十年的人。他命令人们从地下挖出吕留良,再次砍掉他的头,杀死了吕留良的整个家庭。不仅如此,一些以前接近吕留良的人也被流放了。这应该是最不公正的书面案例。显然,什么都没发生,但他被自己的学生牵连,摧毁了十个家庭。我不知道吕留良是否知道他有这样一个学生来憎恨他的牵连或欣赏他的勇气。
历史上最冤枉的:死了10年还被挖出来,株连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