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亡国之君,恐怕很多人都会想到崇祯。在每个人眼里,所有亡国之君都应该有一些鲜明的特点,比如残忍、愚蠢、无能。。。然而,崇祯几乎没有这些特点。相反,他也体现了历代名君的一些特点:勤政爱民、努力治理、果断思想等。
@ 许多人为崇祯而怨恨。一个可怜的朱由检怀上了皇帝的才华,但他生来就不合时宜。他只能以国家破裂和家庭死亡告终。如果他出生在繁荣的时代,他一定是一代明朝的主人。但真的是这样吗?明朝的灭亡真的是由“无法回到天堂”的局面造成的吗?
[img]93456[/img]
崇祯剧照
崇祯继位时,大明朝廷确实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朝廷内,900岁的魏忠贤大权独揽,控制朝政。在外面,李自成和清朝势力虎视眈眈。在这种情况下,刚刚到位的年轻崇祯,经过仔细分析情况,决定先安顿下来。他悄悄地把准备投出去的第一枪指向了魏忠贤。
天启四年后,经过一系列的斗争,大势所趋的魏忠贤自杀了。年轻的崇祯皇帝为大明消灭了长期猖獗的阉割党。然后,他努力工作,成为一个勤奋、热爱人民的明朝君主。然而,魏忠贤的死带来了更意想不到的后果。
也许除了魏忠贤这件事做得太漂亮了,@ 崇祯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不切实际的估计。当时,大明朝廷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农民起义和来势汹汹的清朝军队。崇祯认为,经过内部强奸党,君臣们兴奋不已,齐心协力。这种情况将向好的一面发展。然而,一年后,国内形势不仅没有改善,而且变得越来越糟。农民起义军即将进入北京。
崇祯感到焦虑,面对这些困难,坚信自己的英明神武,认为所有的问题都出在文武百官身上。此时,崇祯已开始走上一条不归路,他开始觉得自己对宦官的限制,是一个错误的决定。限制宦官出城、解除宦官兵权等措施,实际上不利于对官员和军队的控制。想了想,崇祯决定按照祖先的方法,牢牢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
[img]93457[/img]
于是崇祯在身边的宦官中挑选了一些值得信赖的人,开始亲自培养势力,利用东厂和金衣卫的庞大特务网络,开始进行无处不在的秘密渗透和黑暗统治。据统计,崇祯当时组建的宦官队伍一度达到10万人,突然打破了历史纪录!
为了控制军队,崇祯从1629年开始派心腹太监王应朝监视首都军队。冯元生派太监核实军队数量
并根据核实人数支付军费。他还派太监吕志代表自己慰问守城官兵,任命吕志为九门提督。1631年,崇祯干脆恢复了太监军制度。这些措施不仅使军队恐慌,而且显著降低了军队的战斗力。
[img]93458[/img]
崇祯自尽画像
在控制国家财政方面,崇祯派太监张彝宪监督户部和工部的日常开支,并给张彝宪起了“户工总理”的衙门称号,甚至超过了户部工部两位部长。这时,魏忠贤活着的混乱又出现了。特务宦官遍地都是,各地的官员都处于危险之中,都在考虑保护自己,生怕一不小心就载进去。
当时,工部侍郎高弘图、内阁首辅周延儒、武英殿大学士薛国观等人不小心冒犯了宦官,从高位摔了下来,有的被杀。
以至于当时几乎每个人都生活在白色恐怖中,从朝廷重臣到平民。崇祯自然没有民心。
崇祯临死时,他在衣服上写了一本血书。血书说:“我在位七年了。虽然我的美德不够,激怒了上帝,但我会让小偷来到首都。然而,所有这些都是文武官员误导我的。即使李自成把我的尸体剁碎了,我希望你能善待人民。”直到他去世,崇祯才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什么。他仍然坚定地把亡国的责任推给了文武大臣。
虽然这封遗书也写了对人民的同情,以至于很多人都称赞崇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亡!然而,历史上的一切都将得出结论。300多年后,当我们看这段历史时,不难看出,真正热爱人民并不像谈论它那么简单。它需要的是基于国家的力量。只有国家强大,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但崇祯,他怀疑多疑、任性的性格,确实无法挽回大明王朝的复苏,更不用说重建大明的雄风了。
为什么崇祯皇帝励精图治还成为亡国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