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小人物都与两个大人物联系在一起。这两个大人物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似的。他们都是中原抵抗外国人的最后希望。他们没有死在战场上,而是被皇帝杀死了。
[img]93374[/img]
第一个是岳飞
岳飞在高宗年间被冤杀在风波亭。英雄含冤而死,奸雄猖狂。
岳飞的尸首躺在临安的监狱里,怕秦桧的淫威,亲人流放千里,门生故吏不敢敲门。
岳飞的尸体只能躺在冰冷的地面上腐烂,最终变成白骨
有人说,好吧,没人收尸吧?那我就来收吧。
这个人,临安狱卒奎顺,一个微不足道的人,一个生年不详的人,一个当时没人会提起的人,以后也没人会知道。
但他,做了这样的事。
他偷偷地背着岳飞的尸体出城,悄悄地埋在九曲丛祠旁,他把岳飞的玉环系在遗体的腰上,又种了两棵树。
他把这件事藏在心里,没有告诉第二个人,直到他要死,他告诉儿子岳飞被我埋在那个地方,你应该记住,岳帅忠于国家,总有一天会下雪。
[img]93375[/img]
二十年后,宋孝宗赵敏即位,降旨为岳飞澄冤昭雪,并悬赏寻找岳飞遗体。
奎顺的儿子找到了政府,提供了埋葬尸体的地方。
最后,岳飞的遗体被起起,迁入杭州西子湖栖霞岭,为“宋岳鄂王墓”。
大家都知道岳飞是莫须有罪的,但只有奎顺甘冒着埋葬岳飞的风险,只有他实现了知行合一。
凭借这一举动,他在史书上留下了清名。
历史是公平的。
第二个名人是袁崇焕。
岳飞死后500年,名将袁崇焕因通敌罪被处死,被“凌迟”处决,弃尸于市。
在皇权下,没有人敢上前为袁崇焕收尸。
袁崇焕的肉已经分食,西四牌楼唯一一个随风飘荡的骨架。
[img]93376[/img]
满朝文臣,朝野上下,有人敢收尸吗?
没有人接受,对吗?那我就来接受吧。一个人说。
晚上,他悄悄爬上刑架,取下袁崇焕的尸体,悄悄地背到广渠门埋葬。
就在去年,袁崇焕从山海关星夜驰援,在广渠门外以9000力敌皇太极十万大军。今天,他被埋在广渠门里,是为了再次守卫国门,还是为了见证它的覆没?
收尸人埋葬了袁崇焕的尸体,从此,他隐姓埋名,抛弃了自己的未来,专心做一个无名守墓人。
在他去世之前,他告诉后人,我们家以后不能当官,世代不能离开这个地方,我们世代代为袁将军守墓。
这一守是三百年,这一守是十七代。
这是为袁崇焕守墓的佘姓家族。第一代守墓人是袁崇焕的老乡和下属。历史忘记了他的名字,只冠以潮州佘义士。
春秋义士是什么?这就是春秋义士!
无名狱卒 只是为了给一个人收尸名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