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状元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众多术语中最炫耀的。自隋文帝创立科举制度以来,孙伏伽在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成为任午科状元,直到清末光绪三十年(1904年)刘春霖成为甲辰科状元(次年慈禧太后下诏停止科举)。据不完全统计,1300年历史上有592名文科状元和118名武术状元,共710名。在古代戏剧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感人的故事,比如在京剧《断头台美案》中结婚生子的陈世美,去北京参加高中状元考试,然后隐瞒婚史,嫁给公主,成为徐爷爷;在黄梅戏《女婿》中,民女冯素贞为了救丈夫,打扮成女装,冒充丈夫进入北京参加考试,被迫招募为徐;.......可能是这些广泛流传的戏剧的影响,很多人会错误地认为徐大多来自冠军,冠军很有希望被招募为皇帝的女婿,但这种理解是错误的。事实上,根据历史记载,在这1300年多达710名文武状元中,只有一位曾被招为徐,他就是唐代的郑浩同志。
[img]86197[/img]
郑浩,文字奉正,唐代荥阳(今河南郑州)人,后落何清(今河南洛阳孟津),生年不明,在唐大中14年(公元860年)中风。他是唐宪宗时期宰相郑可的孙子,是典型的官后代!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郑浩在唐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高中状元。第二任右捡遗,诏授银青光禄大夫。四年后,唐宣宗李晨继位,改元大中。李晨虽然贵为天子,但却是科举迷(见拙作:谁是历史上最迷恋科举制的皇帝?),不仅给自己取了另一个名字叫李道龙,还在文件中自称“乡贡进士李道龙”。每次遇到朝臣,总要问别人什么时候登第。若对方是进士出身,他则龙颜大悦,若不是进士出身,他则为此感到遗憾。
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郑浩充当翰林学士。宣宗招募长女万寿公主的丈夫。首相白敏忠,也就是大诗人白居易的表弟,向宣宗李晨推荐了一位英俊的郑浩。唐宣宗痴迷于科举考试,欣赏状元郑浩的才华,所以他必须把女儿万寿公主嫁给郑浩。
[img]86198[/img]
郑浩担心送到门口的好事。首先,他与著名家庭卢氏订婚。当时,他已经去楚州(今江苏省淮安市)结婚,将嫁给卢氏,并前往郑州;第二,唐代公主一直有一个坚强的传统。例如,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是一代坚强的女人。郑浩也担心他会带回一位难以服务的主人。为此,郑浩想尽一切办法推掉婚姻。然而,白敏中可能收到了皇帝李晨的死亡命令,所以他派了一匹快马去卢氏家,收回了聘礼和大厅帖子。卢氏一家原本是在庆祝与状元的婚姻,却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但也无奈,谁让横刀夺爱的是当代天子的女儿。
最后,郑浩娶了万寿公主,宣宗亲自为他们主持了婚礼,崇拜郑浩为徐都尉,并提到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婚后一段时间,万寿公主的表现还算谦逊,但皇家的骄傲终究很难改变。有一天,郑浩的弟弟郑凯病得很重,全家人都很焦虑。万寿公主去慈恩寺看戏。她不在乎姐夫的病,失去了嫂子的礼仪。后来,皇帝李诚听说了这件事,专门训斥了万寿公主,说她身体不好。每次见面,李晨都不忘训诫女儿:“无鄙夫家,无所事事。要求她不要干涉朝政,重蹈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的覆辙,也不要高贵而轻视丈夫的家庭。受此训诫的万寿公主此后收敛了很多,与郑浩相处得很好。
[img]86199[/img]
扭瓜不甜。郑浩娶了万寿公主。因为他被迫结婚,因为他一直想念卢的女儿,他们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然而,他不敢对岳丈皇帝大人生气。相反,他讨厌白敏中。他经常生白敏的气。后来,他经常在宣宗面前告白敏中的状态,并多次弹劾白敏中。幸运的是,李晨知道自己在赔钱。他不同意。他压下了郑浩的奏章,白敏中没有受到惩罚。
唐大中13年(公元859年),郑浩升任校检部尚书,河南尹(相当于现任省长),次年因病去世。郑浩的轶事在《资治通鉴》中、《新唐书》、《休闲倡导》等书都有提及。郑浩善于选拔人才,在礼部任职。他曾尝试过两个礼物,做事公平。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有据可查的“徐状元”是清明节、公平、值得称赞的。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婿状元?万寿公主的女婿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