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匡胤统一的道路上,他始终遵循不战而屈人之兵、先礼后兵、恩威并用的策略。因此,在宋朝正确准备南唐用兵后,开宝七年,即公元974年,仍两次派使者前往金陵,动员江南国主李煜主动入朝。
然而,在手下的蛊惑下,一向委屈求全的李煜这次对宋太祖断然说不。
于是在开宝七年九月,宋太祖发兵十几万,战舰数千艘,正式征伐南唐。
赵匡胤的部署是在做好充分准备后发布的。以曹斌为总指挥,十几万大军,分六路出发,总攻金陵。
[img]85912[/img]
这个部署怎么样?总之,非常非常顺利。
曹斌刚出发几天,很快就到了池州。到达后,他没有打仗,所以他拿了下来,占领了长江南岸的根据地。宋朝的军队沿着长江北岸行走,给了南唐军一个例行巡逻的借口。当他到达池州时,他突然打了起来。守军以为他在巡逻河流,甚至准备安慰他。当他看到有问题时,已经太晚了。守军干脆跑了,池州没有战斗,落入了宋军手中。
这太重要了。在获胜的同时,工程师们在怀宁石牌口搭建了一座浮桥,曹斌迅速撞上了马鞍山。这是南唐的堡垒区,驻扎了2万名南唐军队。结果,曹斌的军队一到,马鞍山的南唐军队就崩溃了。
采石集落入大宋手中。石本指的是突出的石头,有石头的地方很容易建桥。占领采石集后,曹斌将石牌口的浮桥移至采石桥。
中国历史上第一座长江浮桥在三天内建成。
其实早在宋军刚开始建浮桥,准备渡过长江的时候,李煜就听说了,但他并不这么认为。
李宇认为在长江上建浮桥是不可能的。然而,他从来没有想过采石岩上的浮桥不仅建成了,而且宋朝的军队也顺利地渡过了长江。
[img]85913[/img]
于是开宝八年二月,即公元975年,曹彬、潘美所率军,从西面直奔金陵,开始准备围攻金陵城。
东线也很顺利,吴越率领军队先打常州和润州.
镇江守将是李煜的亲信刘澄,结果证明李煜真的看错了人。他到达镇江后,错过了机会。吴越的军队来了,村子没扎好。他的下属建议打架。刘澄就是不采纳,浪费了好机会。
看到无法抗拒,李宇派陆江帮助他,他不欣赏,实际上陷害了别人。士兵们想坚守城市,但他很好,但恐吓了士兵,还记得楚州吗?坚持,最后,下周屠杀楚州,在这样的威胁下,润州自动投降。
这样,宋军就形成了金陵的全围。
此时,大宋各大军齐聚金陵城,南唐处于危险之中。然而,据史书记载,此时的李煜仍然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并不担心国家即将破灭。
那李煜为什么这么淡定呢?面对大宋十几万大军,李煜到底做了什么?
[img]85914[/img]
战争燃烧时,李煜正在填词作曲。也许他的手下根本没有告诉他这些。李煜陪了小周,填词作曲。生活很美好。白天念经,天天讲。我不知道整个金陵的防守。
李煜既可悲又可恨。当他真正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时,已经太晚了...
虽然统一是大势所趋,但南唐曹彬灭得有点容易。
为了李煜,赵匡胤部署了10多万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