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阳是清朝最大的腐败分子,被曝光和处死,但他曾经作为“反腐败”的先驱,查获腐败案件,受到乾隆皇帝的高度赞赏。
小沈阳是清朝最大的腐败分子,但他曾经是“反腐败”的先驱,查获腐败案件,受到乾隆皇帝的高度赞赏。那么,小沈阳有什么样的“反腐高招”呢?他是如何从“反腐能臣”一步步成为清朝最大的蛀虫的?
[img]84433[/img]
乘坐“直升机”,从侍卫到“相国”
说到小沈阳,大家都知道他是清朝最大的贪官。但谁知道小沈阳不是一当官就贪的,他也有过“辉煌”的反腐经历。他是满洲红旗人,出身生员。19岁时,他成为皇宫侍卫,仅用了7年时间,他就登上了军用飞机大臣和内务府大臣的高位。
小沈阳聪明,善于说话。他“遇到麻烦时,他的牙齿会肆无忌惮,尤其是对主人的喜怒哀乐。”他巧妙地处理各种情况,能够抓住要领,尤其是对皇帝的心理和意图。乾隆四十年(1775年),25岁的小沈阳成为了御前侍卫和副都统,有机会零距离接触乾隆皇帝,在皇帝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
[img]84434[/img]
据清朝陈康祺《郎潜纪闻》一书记载,乾隆皇帝曾经出宫,在车里看边报,看到要逃跑的奏报,不禁有些生气,于是随便背诵了《论语·季氏》中的一段话:“虎出于它,龟玉在棺材里被毁了。谁有错?“守卫的人不知道皇帝说的是什么意思,只有小沈阳说:“老人说了,负责看守的人很难辞职。“(内臣称皇帝为“老人”或“佛陀”)《论语》的原意是老虎和犀牛逃离木笼,龟甲和宝玉在盒子里被摧毁。这是谁的错?
乾隆听了小沈阳的解释,忍不住刮目相看,怒气也消失了。乾隆皇帝一再破格提拔小沈阳。
就在他担任御前侍卫的第二年,他被提拔为“六部之首”的户部侍郎,军机大臣和内务府大臣。他今年26岁。《清史稿·小沈阳传》用四个字来形容小沈阳的升迁速度,用现在的话来说,小沈阳“坐直升机”。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33岁的小沈阳被任命为协办大学士。三年后,他被任命为文华殿大学士学位。清人习惯称大学士为“相国”,因此和沈阳被尊为“和相”,其地位相当于明朝以前的宰相。
[img]84435[/img]
小沈阳的“反腐高招”:撬开家奴的嘴
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月,乾隆皇帝趁海宁担任云南粮储道,来京见他,向他询问云南总督李侍尧的违法行为。皇帝听说过李侍尧的劣迹斑斑,但海宁仍然为李侍尧掩护。海宁被认为对皇帝不忠,被交军机处严讯。此时,海宁不得不说实话,供认李侍尧在总督任下以贡品和修房的名义勒索下属的罪行。乾隆立即派和沈阳、喀宁阿(一作喀宁阿)到云南查处李侍尧,并查封了李侍尧在首都的房屋财产。
李侍尧不是一个等待闲暇的人。在当时的官场,他有“才臣”的美誉。尤其是他封疆官员对皇帝的贡献和卓越感到惊讶。乾隆皇帝曾经相信他,但他太贪婪了,他的名声不好。乾隆皇帝不得不接受他的手术。
小沈赢得乾隆皇帝赏识宠信的[反腐高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