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秋,上帝已向69岁的刘彻挥手。有一天,老皇帝突然找借口狠狠斥责年轻漂亮的钩益夫人,吓得她赶紧摘下首饰,跪在地上磕头谢罪。然而,汉武帝的愤怒并没有减少,他命令把她送进掖庭监狱。爱妃回头看着愤怒的刘彻,希望这个年纪能做爷爷的老人,能找到良心,原谅自己。然而,汉武帝非常决定,“快走!你活不下去了。可怜这位才二十多岁的年轻女子,就这样被处死在云阳宫。
[img]83245[/img]
我想到了王震。明宣德十年(1435年),宣宗朱瞻基去世,9岁的王子朱祁镇继位,即明英宗,太后张临朝称制。从小服侍皇太子的太监王震不是好鸟。这时,当他看到机会来临时,他压制了好大臣,重用了私党。聪明的太后看到了迹象。
一天,老太后命令宫女穿着军装,手里拿着剑,站在宫殿周围,然后召唤英宗和众臣上朝。太皇太后在皇帝和满朝文武面前,命令王振跪下,对他说:你违反祖训,干预朝政,应该死。旁边的宫女立刻把刀剑放在他的脖子上。奸阉吓得面如土色,瘫倒在地。英宗急忙跪下来为他求情,几位大臣也跪下来请求原谅。在你面前,太皇太后饶了王振一命。
刘彻杀钩益,可谓残忍残忍。然而,从皇权专制的角度来看,却表现出深谋远虑,正如他自己所说:“往古国乱,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简,淫乱自肆,无法禁止。你不听吕后邪!所以不得不先去。“是的,刘邦死后,刘颖少了,吕后壮了。吕后手持皇权,几乎杀死了刘邦的后代。刘家的江山几乎变成了吕家的。这一教训令刘彻难忘。
[img]83246[/img]
汉武帝死后,他继承了钩益生的儿子和8岁的刘弗陵,即汉昭帝。昭帝聪明贤明,但只活了20岁就死了。如果钩益还活着,那么昭帝一定是皇太后,虽然她只有二三十岁。如果她能活到50岁,那么昭帝之后她一定是太后。这样一个高贵的身份注定是朝廷的最终决定权。换句话说,钩益几乎会影响甚至影响朝廷的30年。
在过去的30年里,她是否会成为一个新的吕后,她是否会成为未来东汉的梁太后,甚至像西晋惠贾皇后这样的恶魔。在无限的权力下,可能会发生什么样的丑陋和邪恶的事情。因此,刘彻在死前杀死了这位“美丽的知己”,这确实是出于预防,甚至是一些“公众无私”。
而张老太后留下王震,如果地下有知识,可真的把肠子都悔青了。太后死后,朝中再也没有人能镇得住王振,而昏昏欲睡的英宗则视他为头号忠臣。于是,王振大权独揽,为所欲为,朝政一片黑暗,朱元璋站在皇宫门口的铁牌“内臣不得干涉政事,预者斩”也被他砸了。正统十四年(1449)二月,蒙古瓦拉犯明边境,于谦等老臣“力言六师不宜轻出”。然而,不知道军事是什么的王震,似乎以兵马元帅为己任,鼓励和威胁英宗率领50万军队亲征。结果,他在一个叫土木堡的地方被瓦拉包围,明军全军覆没,皇帝被俘。这场战役也成为明朝从盛到衰的转折点。太后饶下王振,从后果上讲,可谓犯了弥天大罪。
[img]83247[/img]
汉武帝杀了无辜,却杀得聪明;老太后饶人一命,却犯了大错。今天听起来怎么这么尴尬?然而,这是历史上中国人的诅咒。即使你是天子,你也逃不出这种“命运”。唐朝的宪宗和敬宗都被宦官杀害,唐文宗成为宦官任意恐吓、羞辱和软禁的囚犯。“免于恐惧的自由”在九五之尊中是无法实现的,更不用说打小民了。
以钩益、王振为例,假如把两人放在现代民主政体下,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大不相同了。刘弗陵当了总统,母亲不可能挂着窗帘听政治;朱祁镇当了首相,“生活秘书”王震不可能“取代”。宪法和国家根本不允许这样做。因此,作为自然人,他们不可能有任何无辜的灾难。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人类要拼命追求民主和法治。
为什么汉武帝刘彻要残忍地杀死钩动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