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朝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有两个人在军事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个是白起,另一个是王健。然而,白起最终被迫自杀,王健可以享受他的晚年。为什么是这样?
白起出身行伍,后因战功卓著晋升为国尉。公元前264年,白起进攻韩国,占领9座城市,占领南阳,将上党与韩国的联系隔开。上党太守冯亭不甘心,便向赵国提出,愿意把上党郡献给赵国,结果引发了秦国与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据研究,战国时期战死的士兵有200多万,而白起率领秦军杀死了100多万。其中,在长平战役中,40万降兵被坑杀。
[img]82536[/img]
王坚也出身行伍,得到秦王嬴政的赏识,被任命为将军。当时,六国中最弱的韩国已经被摧毁,王坚向强大的赵国发动了攻击。然而,在李牧的指挥下,赵国军队顽强抵抗。为此,王坚用反间计让赵国人杀了李牧。公元前228年,王坚攻克赵国都城邯郸,俘虏赵国王。赵国公子嘉带领残余力量到代,自立为代王。王坚带着获胜的老师进攻燕国,攻占都城蓟。燕王带领残余力量逃往辽东。
除了出色的战功,白起和王坚也有一个相似之处:在战争的关键时期,他们都坐在“板凳”上。然而,他们对此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
先说白了。长平战争结束后,秦国赢得了邯郸的胜利。赵派舌辩之士苏代带着大量资金游说秦相国范菊。范菊担心白起的功劳会超过自己,于是诽谤秦昭襄王。因此,白起和范菊之间存在分歧。
不久,秦国再次攻击邯郸,被打败。秦昭襄王不得不请白起,但白起认为他错过了进攻的机会,不同意出兵。秦昭襄王别无选择,只能命令其他人成为将军。秦军在这场战斗中被动,因为信陵君魏无忌和春申君黄歇等数十万联军救援赵国。
[img]82537[/img]
听到这个消息后,白起幸灾乐祸地说:秦王不听我的建议。结果如何?秦昭襄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勃然大怒,强迫白起带兵出征。没想到,白起以重病为由逃跑了。范菊亲自来邀请他,但他仍然拒绝同意。结果,秦昭襄王命令免除白起的所有职务,并将他赶出咸阳,并用剑强迫白起自杀。
再看看王健。秦进攻楚国之前,秦问李信和王健:应该派多少军队?李信认为20万就够了,但王健认为需要60万。秦王觉得王健太胆小了,于是决定派李信带领20万人攻打楚国。王健别无选择,只能称病告老归乡。
战争初期,秦军连战连胜,但城父一战,秦军大败。秦王听到这个消息后,赶到王坚的家乡道歉,要求他再次出山。但王坚认为自己病弱体弱,昏昏欲睡,要求秦王选择另一位将军。秦王说:“已经走了,将军不要复言!”说到这里,王坚不敢再拒绝了,但他仍然坚持要60万军队。秦王答应了,亲自去巴上送行。
[img]82538[/img]
这时,王健又向秦王提出了一个条件:“邀请美田宅园池。”秦王不解地问:“你还担心贫困吗?”王健回答说:作为一名国王将军,你最好借此机会“邀请花园池作为你的后代”。王健的这样做让他周围的许多人感到困惑。事实上,他以子孙后代的未来生活保障为借口,真正的目的是让秦王的对手自己放心。
白起和王坚的不同结局真的很尴尬。
为什么白起只能被逼自杀? 而王坚却能得到好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