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都很幸福,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还有无数宫女可玩,真是可以为所欲为。当皇帝最重要的不是他能享受多少福气,而是他能享受多少福气?在中国古代,明朝时期,有这样一位皇帝,他每天娶九个媳妇,每晚进九次洞房。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能力的人。明神宗万历皇帝朱义钧就是这个皇帝。
[img]81924[/img]
朱义钧十岁当皇帝,共当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朱义钧在位期间,前十年,张居正协助明神宗处理朝政,社会经济发展迅速,黎民也能安居乐业。十年后,张居正去世,明神宗开始亲政,有一段时间勤于政务,后来因与文官集团的矛盾而罢朝三十年。公元1620年死亡,传位皇太子朱常洛。死后葬于十三陵定陵。明神宗罢朝30年,史学家称之为
“醉梦之期”,并说明神宗在此期间“闲于临朝,勇于敛财,不郊不庙不朝者30年,与外廷隔绝”。那明神宗是什么时候从一个立志有为的皇帝变成一个荒废的朝政皇帝的呢?是什么让这位曾经雄心勃勃的大明天子如此堕落?从表面上看,明神宗荒于政事,不愿临朝的原因,先是宠爱郑贵妃,后是讨厌大臣之间的朋党之争。但主要原因是明神宗身体虚弱,行动不便。当然,身体虚弱的背后,无疑是酒色财富的过度。
万历十七年,即公元1589年12月,大理寺左评事罗于仁上了一章,批评明神宗纵情于酒、色、财、气,并献上了“四格”。明神宗对九五至尊皇帝私生活的干涉非常恼火。幸运的是,首辅大学士申时行婉转开导,说皇帝要处理罗于仁,无疑承认罗于仁的批评是真的,外面的臣民会相信。@ 被革职为民的罗于仁。在处理此事的过程中,明神宗曾在玉德宫召见申时行等人,“自辨甚知”。明神宗对内阁大学士说:“他说我好酒,谁不喝酒?...又说我好色,偏爱贵妃郑氏。我只是因为郑氏的勤劳,我每到一宫,她都会跟着我。朝夕间,她一个人小心翼翼地伺候,委的勤劳。...我是天子,富有四海之内,普天之下,难道不是王土,天下之财都是我的财富吗?……
人无气,比如先生每次都有仆人家,难道更不责怪吗?”明神宗似乎根本不承认罗于仁的批评。
[img]81925[/img]
事实上,明末社会好酒成风。清初学者张履祥记载了明末朝廷上下好酒的习惯:“朝廷不争酒,民得自制。而且没有群饮之禁,至于今天,流水已极。...饮酒者率上升,能者无量。...喝酒或者整天晚上。朝野上下,恒舞唱歌。“这意味着明朝晚期不实行葡萄酒专卖制度,民间可自行制作葡萄酒,不禁止群饮,饮酒成为一种普遍做法。少喝酒可以喝几升,多无限,日夜不止,朝野上下都是这样。明神宗的好酒,只是这种饮酒风格的体现。十七岁时,明神宗曾酒杖责怪冯保义子,差点被慈圣太后废除。
至于好色,偏爱贵妃郑氏,这是明神宗非常得意的风流事。虽然明神宗似乎不如他的祖先文治武功,但却让他的祖先望尘莫及。万历十年,也就是公元1582年3月,他效仿祖父明世宗的做法,在民间大选中娶了“九妃”,也就是连续娶了九个媳妇。郑贵妃就是这个“九妃”之一。当时主持后宫的皇后长相平平,秉承传统的“妇德”。明神宗对她不感兴趣,但他非常喜欢聪明、聪明、多情的郑。他通常呆在她的宫殿里,没有人能比得上后宫的妃子。万历十四年,即公元1586年,郑氏生下了皇三子朱常迅,明神宗立即将她封为仅次于皇后的皇妃。但这一晋封却引起了宫廷内外的纷纷议论。
[img]81926[/img]
原来,在大婚前,明神宗曾在母亲李太后的宫中请安。突然,他兴起了一会儿。他看上了太后身边的一个姓王的宫女,所以他和她在一起。当时,明神宗还是少年天子,不敢让母后知道,他大婚时所纳的“九妃”中也没有王姓宫女。然而,姓王的宫女很快就怀孕了。当李太后问明神宗这件事时,他拒绝承认。后来,李太后命令人们拿出记录皇帝下落的“日常笔记”。在一对日期里,明神宗无话可说。然而,李太后并没有生气,而是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抱孙子了,很开心。于是晋封王姓宫女为恭妃。后来,她为明神宗生下了皇长子朱常洛。
尽管如此,明神宗还是不喜欢这位公主。幸运的是,她只是一时冲动。当郑有了心爱的“九妃”之一时,他把母子抛在了一边。当郑也为他生了一个儿子时,他立即把她封为公主,而已经生了一个儿子的公主没有得到这样的待遇。因此,在朝野上下看来,这是明神宗计划浪费时间的标志。
事实上,无论是皇长子朱常洛,还是皇三子朱常迅,这个时候都只是个孩子,也分不清谁有出息,谁没有出息。也许在明神宗看来,谁不立谁都是自己的家务,当然是自己说的算。但是那些大臣们并不这么认为,有明一代的大臣们深受理学的影响,对维护礼制有着极大的热情。那一年,我和明神宗的祖父世宗皇帝大吵了一架,不管他的父亲是否叫他的父亲。我很生气,世宗皇帝在午门打了100多名大臣的屁股,这成了一场震惊的“大礼讨论”事件。是不是管爸爸叫爸爸只是个名字问题,而且还掀起了如此轩然大波。与未来谁是下一任皇帝这样的“国家”问题有关,自然引起了大臣们的严重关注。因此,当年2月,姜应林首次在户科上演,主张“以东宫为基础”。
[img]81927[/img]
这自然违背了明神宗的意愿,于是官员立即被贬到遥远的州县。然而,一个人倒下了,成千上万的人跟上了。有一段时间,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的奏章雪片飞到皇室前面,让明神宗晕头转向,心烦意乱。一怒之下,我迫不及待地想向祖父学习,把这些不知死活的家伙送到午门打屁股。然而,明神宗比他的祖父有些自我克制。他觉得这样一团糟并不像“圣明天子”。因此,他想出了一个“拖延”的妙计。明神宗首先建议大臣们不要担心。女王还很年轻。如果她将来生了一个儿子,而不是一个理所当然的王子,为什么现在要成为公主的儿子呢。然而,自从明神宗宠爱了郑贵妃以来,他就再也不肯去找皇后了。皇后的儿子从哪里出生?大臣们自然心知肚明,拒绝上当,仍然要求明神宗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明万历皇帝:一晚入九次洞房,不理朝政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