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衍出身日期不明,魏阴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以及张毅为对手。公孙衍历仕秦、魏、韩。战国时期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各国共同抗秦,都输了。
[img]81514[/img]
公孙衍在秦惠文王五年(公元前333年)在秦,为大良创造,积极策划,攻击魏国。秦惠王继位后,虽然杀死了商鞅,重用了公孙衍,但商鞅制定的法律仍在继续实施。
公元前333年,公孙任大良后,积极策划,迅速带领秦军向魏发起进攻。这时,魏既缺精兵,又缺悍将,根本抵挡不住秦的强攻。在尽力抵抗秦军的进攻后,魏不得不向秦割地求饶,拔出了秦东进中原的钉子。此后,秦占领了河西,夺取了走向中原的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魏惠王失去河西这条重要通道后,悄悄派人贿赂公孙衍。因此,公孙衍建议秦王暂停攻打魏国,先夺取其他国家。就在这时,张毅来到秦国。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建议秦惠王立即攻打魏国。张毅分析说,魏国是四面受敌的时候了,所以他应该抓住机会赢。否则,魏国卷土重来的后果将是不可估量的。秦惠王被称为梦中醒来,并立即使用张毅作为客人。公孙衍顾私利而忘公义,让秦国进攻西方游牧民族,实在是误国之举。此后,秦惠王用张仪为相,公孙衍被排斥,不得不离开秦国,回到魏国当将军。
[img]81515[/img]
公孙衍发动五国联合纵攻秦失败后,魏国大臣田需要趁机指责并中伤公孙衍。公孙衍被排除在魏国之外,并计划去韩国。即使在韩国,公孙衍也在积极策划新一轮联合纵运动。秦王非常不安,决定攻打韩国。然而,在战斗中,韩国显然没有优势,也没有盟国发兵救援。
秦韩两军相持一年多,韩军大败。公孙衍无法回天,只好逃跑。
[img]81516[/img]
根据历史记载,公孙衍在韩国当宰相,带领军队与秦国作战失败后,再次回到魏国。据《韩非子》记载,他与大臣张寿有怨恨,田需也怀恨在心,于是田需派人杀了张寿,然后嫁给了公孙衍。魏王误以为是他杀的,就杀了他。到目前为止,公孙衍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揭露公孙衍后来为什么离开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