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唐代政治家、思想家、作家、历史学家、唐太宗因直言不讳的建议,协助唐太宗共同创造“贞观之治”的伟大事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img]81336[/img]
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征为尚书左城。李世民有兴趣建立一个繁荣的时代。他多次在床上召见魏征询问得失。魏征直言不讳,前后劝了200多件事,李世民完全接受了。
贞观三年(629年),魏征被任命为秘书监,开始参加朝政。魏征演奏李世民,带领学者将古籍分为四部,并对其进行校准。
贞观五年(631年),李世民和魏征谈到了选人为官。魏征说,首先要了解他的才能,然后审查他的道德品质和爱好。
[img]81337[/img]
魏征以直言不讳、敢于提出建议而闻名。据《贞观政要》统计,魏征向李世民提出了50次建议,并向李世民提出了11次建议。他一生的建议多达“几十万字”。其次,其他大臣无法比拟激烈的言辞和坚定的态度。
魏征被唐太宗李世民尊为雕刻“美玉”的良工,矫正了自己的“人镜”。因此,有一句话叫“帝王人镜”,意思是魏征是李世民皇帝的一面镜子。李世民的原文是“丈夫以铜为鉴,能正衣冠;以史为鉴,能知兴替;以人为鉴,能明得失。我尝过这三镜宝藏,用防己过。今天魏征,我失去了一鉴!而世人则称魏征为“一代名相”和“千秋金鉴”。从贞观时期魏征的建议活动和主要表现来看,魏征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著名、最杰出的建议代表,忠于辅助国家,直接进行建议。他获得了这一荣誉,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img]81338[/img]
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征病死。官到光禄大夫,封郑国公,后名“文贞”。 葬礼从简。 同年入凌烟阁。
一代名相直言:与皇帝共创[贞观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