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崇祯皇帝秘密埋葬魏忠贤的遗骸?

崇祯上台后,对魏忠贤的一系列处置,不仅给当时的黑暗政坛带来了一些新鲜空气,也赢得了圣明之君的欢呼和赞誉。然而,17年后,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城的前夕,崇祯下令埋葬魏忠贤的遗骸。墓地选在魏忠贤生前早已乐观的香山碧云寺。

每次读到这里的历史,作者总是感到惊讶和冥想。令人惊讶的是,在李自成士兵压力的关键时刻,崇祯并没有把所有的心思都集中在派遣将军上,而是有闲暇去做一件与御敌守城无关的事情;沉思的是,为什么崇祯突然改变了打倒和否定魏忠贤的初衷,重新审视魏忠贤的价值和成就,出人意料地收集了他的骨头,修建了他的坟墓和纪念碑。

[img]80771[/img]

临死前,明朝宗特别告诉崇祯,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人即将死亡,其言也善。朱由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对魏忠贤给予了如此高的评价,这与个人个人感情混杂在一起,但最重要的是他意识到魏忠贤在处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断,特别是在维护大局、知人善任、奖惩分明的关键问题上,在关系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政治立场上,他表现出了深刻的正义和远见。

公平地说,魏忠贤为了巩固个人权力,不可避免地有党同伐异、残忍恶毒的罪恶一面。然而,从他曾大胆利用辽阳战败后遭受诽谤的熊廷璧来看,宁锦一战中无法退缩的袁崇焕并没有偏袒或果断地退缩。抛开私人抱怨、非法推荐赵南兴、孙承宗等诸多方面,可以看出,他仍然关心国家,强调原则。魏忠贤主政期间,国内形势良好,辽东局势稳定。这种能力、勇气和成就应该得到认可和肯定。

[img]80772[/img]

崇祯即位时,海内难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关外清兵虎视眈眈。在这种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朝廷迫切需要魏忠贤这样一个“有能力的人”,他有处理军国大事的经验,掌握动荡时局的能力。虽然他无法扭转国势衰退、积重难返的败亡趋势,但他不会在短时间内崩溃。然而,崇祯为了整顿内政,平息民愤,报仇雪恨,独掌大权,通过朝廷文武大臣的“倒魏”怒潮,彻底消灭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

能不动声色地铲除魏忠贤,一直是崇祯自我标榜的人生得意之作。然而,正是因为他过分欣赏自己的才能,过分迷信自己的能力,他才从自信变得自负,最终变得任性。魏忠贤死后,崇祯使用了倡导儒家思想的东林党人。然而,在中国动荡和边境危机的存在下,那些擅长空谈和治国的文人儒将能做些什么?杨鹤对民俗的起义军实行“招安”。袁崇焕和狼子雄心勃勃的皇太极私下“和谈”,都表现出东林党人的庸俗、懦弱、酸腐和无能。

崇祯虽然野心勃勃,努力工作,吃零食,但他既没有治国之谋,也没有任人之术。此外,他严厉、怀疑、多疑,经常谴责、问罪、砍头、凌迟,他的残忍和冷酷比魏忠贤要好。崇祯不相信文武百官,也频繁调整官员。17年间,他换了17个刑部尚书和50个内阁大学士。这种沉默、如履薄冰的高压局面,导致国家人才匮乏,有心报国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请缨。无奈之下,崇祯不得不培养私力,重新利用大量更加腐朽无能的太监,最终导致了“十万太监亡大明”的历史悲剧。

[img]80773[/img]

崇祯十七年3月14日,也就是他在煤山上吊自杀殉国前的第五天,崇祯在绝望中听到太监曹华春说的“忠贤若在,时事不会到此为止”,终于明白了皇兄临终前强调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的深刻含义。国难当头,非常时期,个人恩怨和个人私欲是否应该暂时放一放,毕竟,国佐永存,无论何时都是最硬的道理。在醒悟的同时,也让无法回天的崇祯在精神上彻底崩溃。埋葬魏忠贤遗骸不仅是对魏忠贤价值和成就的重新肯定,也是对他17年执政生涯的全面否定。康熙四十年来,魏忠贤墓被康熙皇帝命令夷平,这是后话。


为什么崇祯皇帝秘密埋葬魏忠贤的遗骸?为什么崇祯皇帝秘密埋葬魏忠贤的遗骸?

,,,,,,,,,

  • 李康妃殴打妃子,虐待王子做坏事,但她活了80多岁
  • 明光宗朱常洛宠妃李康妃,明溪宗朱由校养母。她生了很多次孩子,最后只有一个女儿(乐安公主)活了下来,其他孩子都死了。 李从...

  • 陈子龙为何被称为明末文坛殿军?他思想有何特点
  • 有关明末著名文学家、大诗人陈子龙的简介,常见于《明史列传》等历史典籍中。据陈子龙简介描述,生于公元1608年的陈子龙是南...

  • 纵欲时代:明朝历史上最难得的模范夫妻?
  • 明朝是一个纵欲的时代。朱元璋开国以来,发动了建妓院、增税的“革命”,鼓励土豪劣绅召妓嫖娼。从此,明朝进入了放荡放纵的时...

  • 王阳明心学大师的背后:几个儿子争夺遗产
  • 说到王阳明,很多人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事实上,这个人的高成就不再被描述为“伟大”,而是直接进入了“圣人”的领域,不仅在明...

  • 朱厚照是个好皇帝吗?荒唐却颇有作为?
  • 明武宗朱厚照,生母为张皇后。两岁时,他被任命为皇太子。因为孝宗一生只爱张皇后,张皇后只为孝宗生了两个儿子,第二个儿...

  • 明孝宗是怎样治理国家的?统治后期又是怎样的
  • 理性治国 由于幼年生活的坎坷,孝宗一直身弱多病。但孝宗却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