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孙弘:70岁的丞相,大器晚成,大器晚成

成名要早,40岁以后没有成就这一生就结束了?历史名人在中国历史上重新开始并不缺乏大器晚成。们要讲的是这样一个老人:40岁开始读书,60岁开始当官,然后被罢免,70岁开始当宰相,最后死的时候当宰相。公孙弘是什么样的公孙弘?普通人出生时,家里只有一个母亲,身体不好。为了照顾母亲,公孙弘从小就没上过学,很早就开始挣钱养家,养猪放羊。日子好了一点,经人介绍做了派出所长。

[img]77309[/img]

汉武帝时期,做人的第一原则是孝顺。孝顺是第一位的吗?像公孙弘一样,他知道如何养家糊口,这么早就照顾母亲。他的社会地位很高,每个人都尊重他。如果缺少公务员,每个人都喜欢推荐公孙弘。这样一个孝顺的孩子不能做坏事,所以他成为了监狱的监狱长。

众所周知,在古代当官是很酷的。山高皇帝远。只要你不犯任何重大错误,你管辖的一亩三分地就是土皇帝,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我们的公孙红同志出了事故。发生了什么事?公孙红从来没有读过书,也不懂单词。他偶尔在监狱里审理诉讼。他不知道这些单词。这不是麻烦吗。

就这样,上任后不久,我犯了一个错误。监狱长芝麻绿豆的小官员没有被愚弄,不得不被同龄人嘲笑。这是中国人的天性。他们喜欢嘲笑比自己差的人,嫉妒比自己强的人。他们可以一起玩。他们的水平是一样的。如果你想知道你是否能取得成就,看看你认识的朋友。

但公孙红不愿意啊,被嘲笑不懂文字,没有知识,公孙红认为这是人生最大的耻辱。他想改变每个人对自己的态度,如何改变,阅读啊!所以公孙红白天工作,晚上读书,忘记吃饭和睡觉。

自己读书就像闭门造车,读不出什么新鲜事。而且古代好书很贵,基本在贵族有钱人手里。公孙弘想继续学习,别无选择,只能拜师。今年,公孙弘40岁。

40岁以后重新开始还来得及吗?

古人说40岁不迷茫,意思是一个人到了40岁,经历了很多,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力,知道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到了40岁,公孙弘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读书,读书改变命运,改变自己不懂字,没文化的命运。于是公孙弘去找老师,学习文化。公孙弘学习了当时主流的知识《公羊春秋》,这是一本专门讲解《春秋》的书。从汉景帝到汉武帝,很受欢迎,类似于现在的互联网知识。如果不学点互联网思维,出门就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公孙弘从零开始学习《公羊春秋》,学习近20年,略显小成。这让人想起,周星驰鹿鼎记中的绝世武功总要练180年。像公孙弘这样学了20年的人,肯定和顶级水平还有一些差距,但是怎么看呢?20年的公孙弘也是当代大儒的高手。

[img]77310[/img]

其实一个人要想成功,除了自己的努力,还需要一定的运气,那就是风口。如果项羽没有赶上秦末大起义,估计很难成为西楚霸王。公孙弘虽然60岁,但刚刚赶上汉武帝登基,非常需要人才,全国招聘。最重要的是,古代没有退休的说法。家里有一个老人。如果有宝藏,年龄越大越受欢迎。因此,公孙弘被推荐给汉武帝。

当我们谈论汉武帝时,我们说汉武帝喜欢儒家文化,可以让皇帝拥有权力,为所欲为。公孙宏是一位伟大的儒家思想。汉武帝很高兴第一次见到公孙宏。当时,他正准备与匈奴作战,并直接派公孙宏到匈奴去触摸情况。

这只是一个普通的使者。这是汉武帝对这位新老人的考验。他知道自己肚子里有多少能力。考核期间,公孙宏当然珍惜这个机会,准备在试用期内表现出色。匈奴归来后,他写了一份大报告并提交了它。

正是这份报告发生了一起事故。公孙宏当时60岁,汉武帝只有17岁。他的年龄差异很大,代沟也很大。因此,公孙宏的关注点与汉武帝的兴趣完全不同。他们想不到一起去。领导不满意。他们认为你出差这么久了,所以他们打破了报告。汉武帝很不高兴。第二天,公孙宏被解雇,回家继续学习。

为什么孙弘能成为丞相?

40岁开始学习,终于熬到60岁,站在风口上,进入首都当官,但两天没当官,被解雇,又成了普通人。我很沮丧。我觉得生活中再也没有机会出头了。我该怎么办?继续读书。这个时候抱怨、后悔、后悔都没用。你只能继续学习。60岁和20岁最大的区别就是看得开放,懂得顺势而为。

这一等,就是十年,公元前130年,也就是汉武帝登基的第十年,再次发布全国招聘信息。这一次,公孙宏被当地父母推荐给汉武帝。在古代,没有特殊的猎头。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只有在隋朝才会出现。当时,官员要么是世袭,要么是立功的,要么是官员推荐的,然后层层评估。毕竟公孙弘有真才实学,这次又通过了考核,来到了汉武帝面前。这一次,公孙宏雪很聪明。他什么都没有下结论。相反,他清楚地描述了一切,然后根据每个事件指出了几个解决方案,最后让汉武帝下定决心。这是最聪明的方法,即使在当前的工作场所,也适用:你不是老板,不需要你决定,你需要做的,是试着调查老板的命令,然后提出一些可行的计划,然后根据老板的决定,完成事情。你不需要太聪明,当然也不能什么都不做,只等老板的命令。

[img]77311[/img]

正是凭借这种做事方式,公孙弘一步步升职加薪,四年后,公孙弘成为文臣中的最高职位,丞相。

可以合理地说,汉武帝时期,经过两次全国招聘会,朝廷人才济济。作为文臣,丞相的第一名可能不会轮到公孙弘。大师太多,竞争激烈。那么为什么公孙弘在四年内成为总理呢?

汉武帝时期,当丞相的风险因素太高了。整个汉武帝时期,有13位丞相自杀,3位被汉武帝赐死。当丞相意味着你一半的头不是你自己的,别人也不敢当丞相。

公孙弘不在乎。他说他70岁了,生命不长。如果他能为国家的皇帝做点什么,成为一名高权重的总理,他将在70岁时脱颖而出。他怎么能放弃这样的机会呢?就这样,公孙弘成了汉武帝时期最古老的总理。

当官的年轻人有年轻人的优势,老年人有老年人的优势。公孙弘的优势是懂得人心,懂得忍耐,懂得皇帝的心思,在与其他同事的竞争中退一步。公孙弘的官员做得很顺利。

公孙弘是怎么死的?

公孙弘自然死亡,生病死亡。他死时80岁,宰相工作了4年。当我们看到公孙丞相的生活时,我们觉得这充满了不可思议。他60岁当官,70岁当宰相,40岁开始学习。


孙弘:70岁的丞相,大器晚成,大器晚成孙弘:70岁的丞相,大器晚成,大器晚成

,,,,,

  • 明君汉景帝的另一面:杀名将,名臣逼死亲子
  • 汉景帝刘启作为“文景之治”的先驱之一,爱护人民,鼓励农桑,轻赋薄赋,减轻刑罚,使当时的社会更加稳定,人民更加富裕,封建...

  • [灌婴城]在哪儿?它与汉朝丞相灌婴有何关系
  • 灌婴,刘邦手下将领,汉朝的开国大功臣,官职升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汉代丞相,为人以骁勇而闻名于世。自前208年加入刘邦军队...

  • [汉初三杰]为何仅韩信惨死?是韩信居功自傲吗
  • 刘邦即位后在洛阳开庆功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战胜项羽、夺取天下的原因:“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

  • 周亚夫是怎么死的?周亚夫的墓在哪里?
  • 周亚夫是怎么死的? 周亚夫(前199-前143年)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将军、军事家、宰相、汉族、沛县(今江苏沛县)人。他是著名将军江...

  • 西汉名将周亚夫之死:因一顿饭而饿死!
  • 周亚夫是汉朝和整个历史上的名人。他曾因严于治军而受到汉武帝的青睐。他还平息了七国之乱,名垂青史。然而,最终,一个不必...

  • 西汉开国名将周勃战功卓越可惜落的下场凄凉
  • 周勃是西汉时期的开国将领,也是一名宰相,在秦二世元年,周勃同刘邦起兵去反秦,并且从那个时候开始,就以卓越的军功,被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