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死于大明朝,这是不可置否的。但从各种史料来看,却很少受到批评。另一方面,其他亡国之君,汉末汉献帝的软弱,陈叔宝的荒淫无耻,隋阳帝的暴力成性,都是骂名多于同情。但崇祯不同,李自成都亲自评价其: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直到现在,许多人仍然称赞他是一个努力工作的好皇帝,这表明他仍然是一个君主。
[img]75323[/img]
而这样的明君,却依然失去了江山,到底是为什么?纵观整个大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朝野上下,党派纠纷越来越激烈。军队将领自负士兵倦怠,战争连连,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崇祯不能力挽狂澜,只能怪祖父母给了他这样一个烂摊子。虽然回天无力,但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他控制大局的能力更强,做法更大气,也许明朝的江山也能活一段时间。
@ 明朝的快速灭亡只不过是两点:一是吴三桂背叛投降,打开了大门。二是李自成的农民起义。1644年4月23日,李自成农民起义率领士兵围攻整个城市,仅用了一夜之间就打破了其他城市。然而,李自成决定给崇祯最后一次投降的机会。他目前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割让陕西和山西封王,赏100万元。
[img]75324[/img]
网络图片
第二,让他全面抗清,保卫辽东。崇祯拒绝了这100万两白银的要求,激怒了李自成,直接杀入首都,摧毁了大明。
另一方面,吴三桂还向崇祯提出了100万两军需,崇祯还是拒绝了。想想如果崇祯把100万给吴三桂,凭借吴三桂的强大力量,保护首都自然不是问题。被拒绝后,吴三桂也是一名外国工人。在他到达首都之前,明朝已经彻底灭绝了,他不得不回到家乡,投降到清朝。有些人可能认为崇祯并不吝啬,但明朝的国库已经完全空了。
[img]75325[/img]
当时整个朝廷的储蓄确实只剩下40万白银,但李自成攻入皇宫时,发现了3700多万白银,其中不算金银珠宝。如果用这笔钱来解决国难,虽然不能治根,但也许真的可以延缓衰落。若说是200万毁了大明,那么慈禧就精明地算了这笔账。洋人入侵,割地给钱,只求清朝安稳。虽然清末更动荡,四面楚歌,但这个女人还是死撑到底,算是享受了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励精图治的好皇帝?既然崇祯如此,为什么要死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