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祯皇帝非常节俭。为了减少宫内开支,他在市场上出售了宫中万历时储存的优质辽参,以补贴国内用途。他的衣服坏了,不愿意换,积累了很多私人资金。
[img]75006[/img]
1644年1月,李自成百万大师强迫北京。惊恐万状的崇祯皇帝召见吴三桂的父亲吴翔等户部兵部要员,讨论将吴三桂调入关勤王。吴翔说,如果把吴三桂调到北京,需要100万两银子的军费,而国库的账户只有40万两银子。对此,大臣们反复请求崇祯皇帝拿出自己的银子来收取军费。银子是皇帝的私人钱。
对于崇祯来说,用自己的私房钱办公无异于挖出他的心。他向大臣们哭泣:“内部货币已经耗尽。”左都御史李邦华看到国家已经危险,皇帝对那些外在的东西如此吝啬。他比崇祯更焦虑,不在乎坏话:“皮肤不存在,毛将军怎么样?”崇祯皇帝听后泪流满面:“今天的内部货币困难已经告诉了他的丈夫。”皇帝的老儿子们流下了眼泪。大臣们还能说什么?
[img]75007[/img]
崇祯皇帝别无选择,只能呼吁大臣和人民捐款。皇帝拒绝为自己的国家买单,大臣们自然拒绝这样做。因此,崇祯派人通知国丈周奎,要求他捐10万两银,起到了榜样作用。周奎不得不答应捐1200英镑。魏藻德担任首辅多年,家藏万金,只拿出520英镑。
然而,与这些抱怨和假装贫穷的大臣和老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把他一生中获得的420银子全部捐给了朝廷。崇祯皇帝听到了巨大的喜悦,把“千家万户”的官方头衔给了老人。可怜老人的“千家万户”只工作了一天。第二天,崇祯皇帝上吊于煤山,大明宣布改变主人。
[img]75008[/img]
李自成占领北京后,从崇祯皇帝的宫殿里发现了3000多万白银和150万黄金。为了节省100万白银,失去了不可估量的千里江山。这是一个简单的理解账户,崇祯皇帝直到去世才算清楚。
揭秘:崇祯皇帝为什么会失去明朝最节俭的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