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76年,宋朝开国之君赵匡胤一夜之间突然去世。正史上没有他生病的记载,野史上也有不同的记载。他的死因成了历史上一个奇怪的悬案。
[img]71300[/img]
图片来自网络
据说赵光义作为弟弟继承了哥哥的地位,这是他母亲杜太后的意见。杜太后临终时,曾对赵匡胤说:如果后周是一位年长的皇帝继位,你怎么会有今天呢?你和光义都是我的儿子,你以后把皇位传给他,国有长君,才是国家的纲要!赵匡胤同意了,于是叫宰相赵普当面写誓言,封存在金匮里。这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也就是赵光义兄死弟及法律依据。
赵匡胤死后的几个问题
一是赵匡胤死时烛光斧影。
根据宫廷礼仪,赵光义不能睡在宫殿里,但他实际上睡在宫殿里。太监和宫女不应该离开皇帝,但他们都离开了。忙碌的身影、奇怪的斧头和赵匡胤的哭声一个接一个地告诉人们,这是一场事先计划好的血腥谋杀。
[img]71301[/img]
图片来自网络
二是王继恩假传圣旨。
王继恩有什么勇气,敢于违背宋皇后的意愿,本该传赵德芳,却传赵光义?如果事情失败了,那不是杀人的灾难吗?这种说法只是在太监身上加了篡位罪,掩盖了杀兄弟罪。
三是金匮之盟的真伪。
杜太后去世时,赵匡胤只有34岁,正处于壮年。他的儿子德昭14岁。即使赵匡胤几年后去世,也不会有周柴世宗留下的7岁孤儿。杜太后一生都很聪明。她怎么能采取这个策略呢?此外,金匮之盟赵光义登基五年后才列举证人并公布。赵匡胤死后为什么不公开呢?
四是赵光义的不合理行为。
赵光义等到第二年才改变年号。新君即位,常规是次年改为新年。然而,赵光义将只剩下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兴国第一年。这迫不及待地打破了常规。只有一个解释:先为自己着想正名。
王位再次回到赵匡胤的孙子手中
此外,赵广义强迫赵匡胤的长子30岁,赵匡胤的小儿子26岁,德芳神秘地死于暴病。赵匡胤的遗孀死后,赵光义没有按照皇后的礼仪去死。
[img]71302[/img]
图片来自网络
最令人费解的是,赵光义的后代相信他的祖先杀兄篡位这句话把王位传给了赵匡胤的后代。
据说赵构没有儿子,谁来继承王位?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一种强有力的观点是,赵匡胤是开国之君,应该在后代中选择接班人。起初,赵构严厉贬低了这一议论。突然有一天,他改变了主意,说他做了一个梦,梦见宋太祖赵匡胤带他去万岁殿,看那天的烛光剑影所有的惊景,并说:只有把王位传给我的儿孙,国势才能有一线转机。于是赵构终于找到了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慎,并将王位传给了他,187年后王位又传给了赵匡胤的子孙。
赵匡胤一夜暴杀背后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