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玄是东晋的权臣,也是一位杰出的将军。5岁时,他继承了父亲的南郡公爵位,然后带领军队摧毁尹仲堪和杨泉期,占领荆江大片土地。当他杀死司马道子时,他夺去了朝廷的权力。
[img]68920[/img]
图片来自网络
桓玄当时已命令朝廷下令自己为将军和相国。此外,他还被分配给自己的十个县和楚王。虽然桓玄已经成为东晋朝廷的真正控制者,但他的野心远未得到满足。他开始试图篡夺超过一万人的位置。
公元403年11月,桓玄先准备了皇帝的冠冕和车马仪仗,还把自己的公主封为王后,把世子封为王子。不久,他命人写禅让的诏书,迫使当时东晋名义上的皇帝晋安帝抄写。接着,桓玄在百官的配合下装模作样地拒绝了,正式登基为帝,并将“永始”改为元。后人称这次篡位为“桓玄之乱”,他建立的政权称为“桓楚”。
桓玄即位后,不顾朝政,荒淫无道。第二年,许多以刘裕为首的将军前来攻打。桓玄战败,不久就去世了。此后,桓氏家族作为余党不断反抗,直到410年才彻底消灭,桓楚政权灭亡。
桓玄无底的野心和随后的叛乱大概是继承了父亲桓温遗传的基因。桓温晚年也是权势汹涌的人。他不仅废除了皇帝,还谋杀了威胁大臣,还多次拒绝朝廷的圣旨,显示出篡夺王位的迹象。
桓玄斗鹅
“桓玄斗鹅”是东晋权臣桓玄小时候的轶事典故,出自南北朝,创作了《世说新语》。这本书是一本故事集,记录了魏晋名人的许多浪漫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这个历史人物,甚至那个时代。
[img]68921[/img]
图片来自网络
书中对“桓玄斗鹅”的故事描写,只有七八十个字。桓玄小时候喜欢和哥哥养鹅打架。但是自己养的鹅不如别人,总是内心的怨恨。于是,桓玄晚上偷偷跑到养鹅的围栏里,杀了他们养的所有鹅。黎明后,当家人看到鹅惨死的场景时,他们惊恐地以为是怪物造成的,于是向当时是车骑将军的桓冲汇报。桓冲知道后说:“没有妖怪,桓玄一定在开玩笑。于是家人去问桓玄,果然如此。
这个故事从小到大,桓玄小时候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如果把他成年后的所作所为结合起来,可以认为桓玄是一个心胸狭窄,报复力很强的人。所谓“三岁看大”,只是斗鹅输了就杀了表哥的鹅,还是半夜偷偷做事,可见桓玄后来夺取政权谋朝篡位的一些迹象。
@ 《世界说新语》中还有一个桓玄写成章的故事。桓玄擅长写作。他曾经写过悼词。他咆哮了很久,坐下来就写好了。还有一次,他接受了别人的祝贺。贺书一到,他就回复了。他写的文采很不一样。
桓温和桓玄有什么关系?
桓温是桓玄的父亲。他们都是东晋著名的将领和权臣,都很有野心。然而,不同的是,桓温有篡位的心,但直到死亡才实施。然而,桓玄成功地寻求篡位,并建立了桓楚的政权。在这方面,桓玄的野心应该受到父亲的影响和遗传。
[img]68922[/img]
图片来自网络
桓温娶了晋明帝司马绍的长女为妻,成为女婿。后来,她成为了一名将军,不断南征北战。桓温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他平定了蜀国的“成汉”政权,加入了官员,进入了爵位。桓温开始受到朝廷的恐惧和压制。北伐的书也多次被拒绝,并不断招募军队来加强自己。当朝廷派往北伐的军队多次失败时,桓温真正掌握了朝廷的权力。
于是,桓温开始了他的三次北伐战争。他第一次带兵去长安,第二次收复洛阳。不幸的是,他第三次失败,失败了。桓温通过废除皇帝和谋杀敌对大臣,在朝廷建立了强大的威严。后来,桓温生病了,想在死前向九锡寻求礼物。最后,他失败了。他死后被朝廷封为宰相,并宣武。
桓温去世时,儿子桓玄只有5岁,但他也继承了父亲的南郡公爵。晚年,他的父亲被怀疑控制政府。桓玄年轻时,朝廷不敢重用他。桓玄篡位成功,称皇帝为皇后时,他追求桓温为宣武皇帝,庙名太祖,墓名永崇陵。
虽然桓温和桓玄都有不忠之心,但人们对桓温的评价远高于桓玄,这与他最终没有真正走出篡位的那一步有关。
杰出的将领权臣桓玄有一颗不能满足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