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昀出生于1205年,卒于1264年,是南宋第五任皇帝。他的真名不是赵昀,而是赵和莒,他不是王子,而是宋宁宗的一位远房亲戚。他是赵匡胤的九代孙子,但宋朝的皇帝并没有继承他的脉搏,所以他的血液早已与皇室血液疏远。当他的父亲赵希出生时,他根本没有任何头衔,只是一个小官员,他的生活和普通人没有太大的不同,所以赵和聚从小就在普通人的家庭中长大。
[img]67270[/img]
图片来自网络
开禧元年,正好是他出生的那一年。据说他出生的前一天晚上,荣王在梦中看到一位达官贵人来拜访。当他醒来时,他发现房子里充满了光彩。赵云小时候,白天经常睡觉。有人说他看到了龙鳞。这些都是传说。他认为赵云从小就有成为皇帝的潜力。
当他七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去世了,他的母亲不得不把他和他的兄弟带回他母亲的家。母子俩在绍兴的一位长辈家度过了九年,直到赵云16岁。
宋宁宗1224年去世后,权臣史弥远假传遗诏,将赵昀推荐为皇帝,成为宋理宗。在他即位的前十年里,他根本没有多少实权,他的权利一直被史弥远控制,他也不问政务,那就是傀儡皇帝。直到史弥远去世,他才亲自执政。在他执政的早期阶段,他决心治理这个国家,并采取了许多改革措施,这被后人称为“平衡和更多”。可以看出,他的执政仍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在执政后期,由于被马臣蛊惑,朝局混乱,误杀忠臣,国势日益衰弱。
宋理宗病重时,曾下诏,征召全国名医治病,但无人前来应征,最终病逝。
宋理宗用过哪些年号?
由于宋理宗在位时间长,他的年号也很多。公元1224年,他被权臣推荐为南宋第五任皇帝。第二年的改年号是宝庆,从公元1225年到公元1227年。虽然他此时已经登基为皇帝,但他手里没有多少权力,更起着象征性的作用。他整天贪图美丽,忽视政府事务。
[img]67271[/img]
图片来自网络
1228年,改年号为绍定,此时北方蒙古兴起,成为继金后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国家,对南宋构成极大危险。鉴于这种情况,宋朝的自然决策存在许多争议,一些人主张联盟摧毁黄金,以恢复中原;相对理性的人认为这种做法不同于火灾上半身,应该以黄金为障碍。这两场争论在整个朝廷中蔓延开来,但随着蒙古的进军和金朝的衰落,可以说它的失败已经确定。在这种情况下,宋理宗做出了自己的决定。有一次,蒙古派使臣前往临安,希望与宋朝讨论国家事务,希望他们能与自己共同攻击金朝。大臣们不同意,但宋理宗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决定同意他们的要求,以恢复河南。但他没有达成书面协议,只是口头协议,这也为后来的隐患奠定了基础。在他们两国的攻击下,金国迅速灭亡。
1234年,改年号为端平。宋理宗认为,金国灭亡后,河南本应回归宋代管理。于是,他派人到河南出兵。出乎意料的是,他在河南遭到蒙古军的伏击,造成了严重的军事损失。这一失败也加剧了南宋的灭亡。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付诸流水,严重削弱了其国力。
之后的年号是嘉熙,从公元1237年到公元1240年。此时仍是宋理宗亲自执政的初期,整个朝局依然稳定。
从公元1241年到公元1252年,改年号是淳佑。这时,他犯下了人生中最大的错误,那就是封阎为妃,他开始痴迷其中。后来,由于阎与其他奸臣勾结,朝廷混乱不堪。
后面还有三个年号:宝佑、开庆、景定。这时,已经到了它在位的晚期,政府开始放手。
为什么宋理宗经常关注建阳?
宋理宗作为南宋皇帝,在位40年,但实际控制朝政30年。他在位的时候,做过很多大事,比如联蒙灭金,至今还是值得称赞的。通过大量史书的记载,在忙于处理国事的过程中,发现宋理宗特别关注建阳,在建阳的县志里可以找到很多关于他的人、文、事。
[img]67272[/img]
图片来自网络
据《建阳县志》记载,1261年,建阳县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大米可以有15个耳朵。宋理宗得知这个消息后,龙燕高兴地将建阳县的名字改为嘉禾县,以突出建阳生产的神奇大米。他还可以看到宋理宗对该县的赞扬,希望继续生产更多的大米。直到1289年,它才被重新命名为建阳。
宋理宗在位期间,曾奖励过许多来自建阳的名士,加官进爵。据不完整统计,仅在他在位期间,就有30多名建阳人获得奖励,其中包括朱、宋慈等人。只有朱一个人被追了三次,第一次是在1227年,因为他平反儒学有功,任命他为太师,第二次是在1230年,他被追封为徽国公,第三次是爱1241年,把他列入祭庙。从这三次封赏中,我们可以看出宋理宗对其的重用和丰厚的奖赏。
除朱曦外,蔡氏家族中还有四人先后被宋理宗封爵。宋理宗并没有无缘无故地奖励他,但他们也做出了一些贡献,比如蔡发的《天文星象论》,比哥白尼提出的早了400多年。宋理宗认为他博学多识,所以他重用了它。至少在他执政初期,他对人才的需求很大。选拔人才不是无缘无故眷顾建阳,而是建阳人杰地灵,人才多。
宋理宗在南宋风流天子当政时用了哪些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