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有这样一位古老的战士,他在战斗中腹部受伤,肠涌出体外,但实际上他把自己的肠子放在一个盘子里,继战斩敌,从而被誉为“盘肠大战”的英雄。对此,《说唐全传》被称为随唐太宗征西的罗通。但在《东汉演义》中,它被称为东汉著名将军贾复。
《说唐全传》和《东汉演义》都是浪漫小说,不值得信赖,更不用说罗通纯粹是小说中的虚构人物了,唐朝历史上没有人。然而,贾复是东汉历史上著名的将军,他的战斗勇敢不亚于“盘肠战争”的英雄。可以看出,小说和民间传说认为贾复是“盘肠战争”的英雄,不是纯粹的虚构,而是有一定历史基础的浪漫。
[img]61170[/img]
网络配图
贾复,字君文,(?-公元55年)河南邓州人,一生经历了王莽废汉、绿林起义、刘秀征伐、光武中兴等动荡英雄的非凡历史。淮阳王(公元24年)投奔刘秀两年后,贾复在邯郸、真实、叶城、河内等战役中,为刘秀战胜王朗、青犊、五校、赤眉、刘玄始军做出了巨大贡献。
贾复不仅是刘秀从河北定天下的得力助手,也是南定盐城、淮阳、召陵、新闻等地的首功之将。他先后被封为俘虏将军、执金吾、冠军侯、左将军、胶东侯等职,并被封为六县。刘秀有句话叫“英雄不用”,但请贾复参议国家大事。东汉建武31年,贾复去世,头衔“刚侯”。
贾复的战斗视死如归,多次在危急中挽救危险局面,被誉为“每一场战斗都被羽先登击败,所向所向所向,所有将军都咸服其勇”。贾复战功累累,伤痕累累,全身伤痕累累。光武帝建武两年后,贾复在真正打破五校之军的战斗中受了重伤。光武帝大惊小怪:“我只是不让贾复一个人当将军,因为他在战斗中不怕死。现在他真的要失去这位勇敢的将军了。
闻到他的妻子怀孕了,光武帝承诺,如果我有一个女儿,我的儿子就会结婚;如果我有一个男人,那么我的女人就会结婚。不要让贾复担心他的妻子和妻子。”这段关于贾复和光武帝刘秀的记录,不仅记录了贾复的战斗和刘秀对爱将军的关心,也记录了“腹部结婚”这个词和典故的起源。
[img]61171[/img]
网络配图
贾复不仅作战勇敢,而且作为一名官员、一名官员、一名军人也受到赞扬。《后汉书·贾复传》载道:“复为人刚毅方直,多大节。并称之为“功不伐(夸),有信义,足以感动三军,怀敌(感召敌人来回顺)。而且,天下初定后,贾复主动卸甲削兵,辞去了左将军等职。史官评论贾复:“闻命请行,以战则克。勇敢不矜持,功能沉默。定封胶东,宜乎庙食。
贾复确实名副其实,在东汉“云台二十八功臣”中名列前茅;在唐朝封存的古代64位将领、宋代寺庙奠定的历代72位将领、北宋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贾复的名字也是其中之一。
贾复生前名利淡薄,默默无言。然而,他死后,名声很高。他甚至铸造了一座城市,到处都是坟墓。今天,河南省宝丰县的城市是光武帝建武两年的城市。贾复率领军队进攻更始军颜王尹尊时的营地。这是宝丰城建设之初。后人称这座城市为贾复城,以纪念贾复城的功德。宝丰县已建成近200年,仍有200米完整的汉代城墙遗址。
保丰县还有许多与贾复有关的历史遗址和传说。例如,《保丰县志》记载的与贾复训练射箭有关的“射箭台遗址”保存在城南笔山上。流经县城边的静肠河,在古代被称为桓水。据说贾复和盐王部将军王陵在保丰交战时,贾复腹伤肠出。他继续战斗,斩断敌人将军,在河里洗肠。后人把这条河改成了静肠河。贾复庙也建在县城西部,又称胶东侯庙,庙内曾有塑像和碑,今遗址内仍有殿堂。此外,该县还有东侯街、交马岭、红土岭等与贾复传说有关的地名。
[img]61172[/img]
网络配图
贾复墓多达四处。首先,贾复的祖籍是河南邓州张村镇路庄村下洼西南200米处的墓。令人惊讶的是,虽然高墓遗址存在,但缺乏保护,已被盗。今天的坟墓仍然存在,但没有墓碑或葬物。第二,位于宝丰市西南角寺坑附近的贾复衣冠墓。据说原墓高7米,占地近3000平方米。虽然今天的墓葬已经消失了,但当地人仍然称之为贾复墓。
第三,黄河北岸温县西南十多里的清风岭上南贾村与北贾村之间有一座贾复墓,可能是当地人为纪念贾复在河内(今河南沁阳)作战而建的衣冠墓或纪念地。第四,据明朝《裕州(今河南方城县)志》记载:“贾复墓,州东40里。”但墓没有存放。
正可谓:
盘未盘肠不为凭,皇帝未改指腹婚。
生前淡利轻生死,身去何须墓四冢。
盘肠作战:东汉第一将贾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