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中国最坑爹的谋士 没想到会有他

1.为赵国送死的郭开

赵国末年的郭开可谓“两朝老臣”。赵悼襄王和赵幽穆王是两代君主。他应该是赵国的忠诚是合理的吗?然而,秦国很早就发现了郭开的价值,认为这家伙贪财。如果他有足够的资金,他肯定会成为一名“金牌卧底”。除了大量贿赂外,秦国还颁发了“接收证书”。你应该努力工作,摧毁赵国,在秦国喝辣的食物。待遇还是一样的!

[img]60832[/img]

郭凯无所畏惧,开始稳定无情。在赵国的最后几年里,仍然有一个好将军。毕竟,他们已经与秦国作战多年了。他们中最好的两个人,前面是老将廉颇,后面是赵牧。我们都熟悉廉颇。虽然将相和的人不年轻,但姜又老又辣!

但郭开真很聪明,知道“老”这个词是一个突破,让人们告诉赵幽穆王:“虽然老将军雄心勃勃,身体健康,一顿饭吃得惊人,但问题是胃不好,不能坐一会儿跑三次厕所。”言下之意是,你怎么能有精力去战斗呢?所以,廉颇完美地退出了!

下一位赵牧年富力强,是一位著名的匈奴将军。没什么好说的,更不用说秦军了?郭凯觉得他必须出来买票,声称他的门人从咸阳(陕西)偷了李牧谋反的信。赵幽穆王立即生气,夺取了军事权力,免除了李牧。不久,李牧就死了。

众所周知,秦军迅速夺取邯郸(今属河北),赵国灭亡,赵幽穆王也成为俘虏。郭开这么做,这么自信吗?秦国间谍王敖问他:“你真的不怕赵国灭亡吗?“毕竟覆巢下安有完卵,宁为鸡头不为牛后,也是至少常识吧?但郭开却认为:“赵国的存亡是全国的事,但那些与我对抗的人,却是我个人的私仇!言下之意,国家存亡干我鸟事,自己先开心再说。

[img]60833[/img]

秦国对他也不薄。在这方面,秦始皇比越王勾践诚实得多。赵国完蛋后,郭凯虽然不是相国,但秦国把他封为上卿。用今天的话来说,他享受总理的待遇。然而,秦国人放过他,赵国人可能无法允许他继续如此潇洒的余生。后来,郭开在从邯郸搬运金银财宝回咸阳的路上,被盗贼杀死,据说有人喊道:“为李将军报仇!”

2.玩自己的官二代穆提婆

穆提婆的母亲陆令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宰相。第二代官员也成为了北齐后主高纬的帮手和铁兄弟。当然,前者的主要任务是帮助第二代官员的铁兄弟加速对国家的破坏。用今天流行的网络术语来说,“no
zuo no die“。当时,北中国分为东西两国。在东北齐和西北周的死搏中,北齐唯一依靠的是一代著名将领石斛律光。我们都在学校学过《智勒歌》,“天空苍苍,野生茫茫,风吹草动。”这是石斛律光写的。这位人文武才,性格诚实坦率,堪称北齐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

[img]60834[/img]

但有些人认为柱子和梁太麻烦了,玩的空间太有限了,必须拆除和拆除,至于房子的安全,这不是一件事!这个人就是穆提婆,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比玩更重要。比如南陈攻占了北齐淮上重镇寿阳(今安徽寿县),后主高纬有些担心,但穆提婆劝他丢了。即使黄河以南都丢了,我们还是一个幸福的小国。人生苦短,一定要及时行乐。怎么会有时间盲目担心?!

这种商品的颜色自然不能和斛律光在一起,穆提婆身边的同类也不喜欢斛律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摆脱斛律光,但敌人来了怎么办?他们不在乎!

没过多久,北周进入齐境,两军决战晋阳(今山西太原)。穆提婆劝后主,我们不要打架。我们打什么?都是这样!于是他率先投降,完成了历史使命,彻底切断了铁哥们的王朝。然而,北周并没有原谅这样的废零食。没过多久,穆提婆就被借口谋反杀死了。看来他“及时行乐”的座右铭是对的,他这辈子都是来添乱的!


中国最坑爹的谋士 没想到会有他中国最坑爹的谋士 没想到会有他


  • 董卓的智囊李儒:三国中最被忽视的顶级谋士
  • 说到三国的聪明人,你可能会立刻想出一系列的名单:郭佳、诸葛亮、司马懿、贾旭、庞通~~~,如果三国不小心,恐怕你绞尽脑汁...

  • 曹魏三国史上的智囊团:盘点曹操102名谋士
  • 智囊包括:骨干顾问、重要顾问和各级人员,直到曹操去世。共有102人 九名骨干谋士:荀子、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

  • 汉初史上的谋士之争:揭开秦末汉初三个倔强的老人
  • 据说三个女人有一出戏,三个男人,尤其是老人,也有一出戏,比女人有更多的戏文和更多的内涵。它不仅壮丽,而且涵盖了秦末汉...

  • 三国十五大谋士最新排名:诸葛亮和司马懿是谁?
  • 除了指挥官的指挥外,顾问的建议在战争中起着关键作用。等待成功和失败的关键在于领导者对顾问的应用。 三国时期,谋士星罗棋...

  • 荀子、荀攸、贾诩:曹操手下的三国主要谋士
  • 三国时期,三位将军各有一面。曹操的地域最广。他能拥有如此广阔的领域,最重要的是他周围有更多的顾问。那么曹操周围的五位...

  • 揭秘:为什么曹丕的第一谋士没有被重用?
  • 吴质,字季重。他喜欢文学,善于阴谋。他曾经是曹丕的智囊团,为曹丕最终被确立为王子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曹丕称帝,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