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最遗憾的是,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后,吴三桂投降清朝,带领清军进入海关,误解了我300年的中国。当时崇祯皇帝迁都南京是最好的选择。大明实行两都制。当时,南京和北京都有完整的朝廷统治机构。
[img]59486[/img]
此外,明末,中原的混乱,特别是山西、陕西、河南、河北等地,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赤地数千英里,经济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但南方基本保存完好。原来,明朝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差距更大。因此,如果崇祯皇帝暂时迁都南京,他将不可避免地能够团结南方一半的民力和财政资源,然后抵抗清朝和李自成的军队。
此外,如果崇祯皇帝不自杀,吴三桂就不可能投降到清朝,因此不可能引导清朝军队进入海关。即使清朝军队进入海关,李自成也是当时占领北京的农民军。两者之间一定有激烈的战争。坐在南京的崇祯可以组织军队向北移动,共同攻击清朝军队。在这种情况下,清朝军队不可能进入中原。大明很可能会再生,崇祯皇帝将成为汉光武帝等中兴通讯的领袖,留在青年史上。
[img]59487[/img]
网咯配图
然而,我们不禁要问,当时明明有条件迁都南京,开始议和,但为什么崇祯皇帝最终不敢南迁呢?主要是朱迪死前留下的10个字。朱迪和蒙古人打了一辈子,但打了一辈子,蒙古还是消灭不了。朱迪意识到北方民族是中国永恒的隐患,所以他死前留下了“天子守国,君王死国”的遗言。
也就是说,明朝的天子总是守住与北方民族最近的国家北京,朱的国王随时准备死亡。自朱迪以来,历代国王都严格遵守这10个字。无论在任何关键时刻,明朝皇帝都没有南迁。最直接的是土木堡的变化。明朝30万军队全军覆没,皇帝朱祁镇被俘。此时,北方空虚,人们恐慌,北京随时可能坠落。因此,当时有人建议南迁。
[img]59488[/img]
但最终,后代皇帝遵守了朱迪的10个字,皇帝消失了,另一个,坚决抵抗到底。因此,这10个字已经成为明朝皇帝的传统,如果后代皇帝违反了它,他就没有资格成为皇帝。因此,在崇祯时代,更不用说南迁了,也就是说,当时的和平受到了大臣们的批评,更不用说南迁了。
崇祯可以说是一位非常有骨气的皇帝,自称是明君,挽留了大明,是不可能敢于南迁违背祖训,为人耻笑的。@ 宁愿选择自杀,也不敢南迁。
为什么崇祯皇帝宁愿自杀也不愿南迁?就因为这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