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南齐书·明帝本纪》很多次,其中有两句话历历在目,不禁让作者对皇帝萧鸾又敬又恨。一句话是“皇帝明审有官才,持法无所借;制御亲幸,臣下肃清”,另一句话是“(皇帝)怀疑多愁善感,急于杀人”。也就是说,萧鸾明察秋毫,有政治才能,依法办事,公正无私,但他太怀疑,总是杀人。
[img]59042[/img]
萧鸾(452-498年),南齐开国皇帝萧道成的侄子,由于父母早逝,从小就被萧道成收养。萧也对他很好。他很受宠爱,很有尊严,官员也越来越大。萧鸾一生中,历高帝萧道成、武帝萧泽、郁林王萧昭业、海陵王萧昭文四位皇帝。其中,萧昭业和萧昭文兄弟同年被表弟祖先和辅政大臣废杀。最后,他作为同一个家庭继承了大统,成为南齐的第五任皇帝。庙名高宗,历史上被称为齐明帝。
萧道成和萧根的父子对萧鸾很好,但萧鸾就像一只喂不熟悉的狼。一旦大权在握,牙齿硬了,他们就会忘恩负义地反过来咬人,一批一批地咬人。他咬的人只是乱臣贼子,但他们只是高帝萧道成和武帝萧鸾的后代,他们对他很好,也就是他的同宗,他们都杀了他们。
清人王明生在《十七史商议》中对萧鸾屠杀高帝、武帝的情况进行了专门统计。“高帝十九男,除了武帝、豫章文献王毅、临川文献、长沙威王晃、武陵昭王华、安成恭王耀、始兴王健外,还有四名死者。此外,鄱阳王强、桂阳王硕、江夏王锋、南平王锐、宜都王铿、晋西王、河东王铉、衡阳王钧等。,所有八个人都被萧鸾杀死了。又杀了炫之子二人。....武帝二十三男,除了文惠王子和竞陵王子良已经前卒,其余四人死亡,巴东王子响别自杀。此外,庐陵王子卿、安陆王子敬、晋安王子茂、随郡王子隆、建安王子真、西阳王子明、南海王子罕、巴陵王子伦、邵陵王子贞、临贺王子岳、蜀郡王子文、衡阳王子君、南康王子琳、湘东王子建、南郡王子夏,共有16人继承了孙子永阳王子敏。文惠王子四男,长前废帝郁林王昭业,次及后废帝海陵王昭文,次巴陵王昭秀,桂阳王昭灿,都是萧鸾杀的。通计高帝之子、孙、曾孙三世为鸾杀人凡29人。而强、壮等的儿子,子卿等的儿子,见于史者独占炫之二的儿子在孩子的拥抱中见杀。事实上,杀戮必须超过这个数字,当它成熟时,它被忽略了。”
[img]59043[/img]
也就是说,在萧鸾的一次又一次的杀戮中,萧道成、萧鸾父子的后世、孙子孙女和曾孙都被杀了29人,怀里的婴儿还没有被杀。场面真的很血腥,很可怕,很可怕。对此,清人赵毅在《二十二史笔记》中说:“齐高、武子孙都是明帝杀的,自古以来就没有惨毒。”
萧鸾之对同宗大开杀戒的主要原因是他做贼心虚。他杀了别人的后代,夺了别人的位子,一定要担心别人的报复,然后夺回王位,而潜在的危险分子一定是高帝,武帝。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兄弟少,子孙少,年纪小,怕以后不是高帝武帝的对手。萧鸾即位时,已经43岁了,身体一直不硬朗,知道自己活不了几年,不得不担心后人。为了实现权力的顺利转移,我们必须面对“近亲弱”和“高、武术后代成长”的现实问题,一批一批地屠杀高帝和武术后代,以至于“太祖、祖先和世界上所有的儿子都死了”(“资治通鉴”)。
每次杀人前,萧鸾都装模作样地哭了一场,以示迫不得已。据《南史桂阳王硕传》记载,有一天萧硕对人说:“我以前的日圣王,王流涕呜咽,而鄱阳,随郡见朱。今天见王,王又流鼻涕又羞愧,在我邪恶吗?果然,这一天晚上三更,萧硕被萧鸾毒杀。《南齐书·列传第二十一》也载道:“在延兴建武(萧鸾年号),高宗先烧香,呜咽,大家都知道他夜当相杀人。”。可以说,萧鸾一流泪,就是他要杀人的信号。柏杨先生评论说,“萧鸾是一个小动作特别多的老流氓,”他在杀人前烧香祈祷,痛苦流泪。
[img]59044[/img]
公元498年,萧鸾病逝,只活了47岁。别以为他两腿一踏,罪就会消失,萧鸾这样屠杀宗室,是有报应的。萧鸾有十一个儿子。他死后,他的后代也在宫廷杀戮和其他政治事件中被杀,以至于他们都死了。根据王明盛的《十七史商榷》,“(萧鸾)十一子中,梁武帝杀其六,东昏杀其一,魏人杀其一,余早逝者二,废病无后,善终者一。然而,所有成年人都死得不好,盖鸾之后就死了。有一种说法是,积恶之家,必有余灾!真是报应不爽!
他甚至杀死了二帝,屠杀了皇室 每次杀人前都要烧香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