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登上王位后,虽然他穿上龙袍,坐在龙椅上,但一种心脏病继续困扰着他,那就是自五代以来轮流上演的军事惯性。一旦这些凶猛的士兵掌握了中央禁军的军事权力,或占领了这个地方,他们就很容易自尊,甚至被取代。为此,他不想喝茶,不想吃饭,睡眠不稳定。如何防止此类事件的重复是当务之急。
有一天,赵匡胤问赵普:“唐末以来,世界换了八姓十二皇帝,使兵革不息,生民涂炭。如果要息兵养民,保持国家长治久安,有什么好办法?”
[img]58774[/img]
赵普回答说:“这些灾难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节镇权力太重,君弱臣强。如今,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抓住自己的权力,控制自己的钱谷,接受自己的精兵,三管齐下,世界自然稳定。”赵普的话还没说完,宋太祖连连称善,于是他开始实施历史上很少有人用过的政治手腕。
收兵权从疏远的高级将领开始。张光翰、赵彦辉,节度使、侍卫亲军司马军、步军都指挥使,在开国功臣中分别排名第五、第六,他们首先被夺兵权。960年7月,宋太祖的“义社兄弟”韩重云征服李李云回来后,立即命令他代张光翰为卫兵马军指挥使;赵匡胤篡夺王位时,他强迫首相范质臣服。此时,他还被安排代赵彦辉为卫兵和步兵指挥使。张光翰、赵彦徽被夺兵权后,分别改命为永清军节度使、建雄军节度使。因此,领军将领被夺兵权后出为地方节度使,成为赵匡胤打发的惯用政策。
九六十年十一月,平定淮南李重进后,收兵权的矛头指向殿前、侍卫两司最高长官。慕容延钊后周末以镇宁军节度点检任殿前副都。赵匡胤发动兵变灭周建宋时,正率前军驻扎在真正的慕容延钊,被提拔为殿前点检。在河北率军西征李筠获胜后,他被提升为侍中,享受宰相待遇。但赵匡胤并没有让他在京城殿前点检公署任职,而是安排他回到节镇所在地。当赵匡胤的兄弟赵彦辉被夺兵权事件发生时,慕容延钊担心自己的成就,于961年2月前往北京庆祝赵匡胤的生日,上表要求解除兵权。
[img]58775[/img]
同年闰三月,慕容延钊被罢去殿前点检军职,移到山南东道节度使,治襄州。殿前点检一职也就此废止。赵匡胤之前,韩令坤在后周时任殿前都虞候和建节。赵匡胤建宋时,正以侍卫亲军都虞候巡逻北部边境,随后被提升为侍卫亲军指挥使,加同平章事。为了使相,他的礼貌和慕容延钊一样,但他并没有回到北京,实际掌握侍卫司的兵权。征服李筠时,他奉诏从北疆率军屯守河阳,虽未参加征服,但平李筠后,也进为侍中级使相。建隆二年春慕容延钊自请解军职时,韩令坤虽然与宋太祖亲密如铁哥们,但也同时被夺兵权,安排到成德军节。赵匡胤的“义社兄弟”石守信自己都指挥使升为都指挥使,成为侍卫亲军司长官。
不久,宋太祖收兵权的范围扩大到了自己的亲信。961年7月,宋太祖设宴招待石守信、王审琦等高级将领。酒香时,赵匡胤却闷闷不乐。石守信等人忙着问原因,太祖支开左右,说:“要不是你等着帮忙,我怎么能有今天?我记得你们的功德。只是今天做了天子,却常常难以入睡,还不如做个节奏让快乐。"石守信等人纳闷,忙着问为什么。太祖回答说:“原因很容易知道。天子这么美,世界上谁都不想?石守信等人听到皇帝的话,顿时觉得气氛不对,都说今天命有归,没人敢怀异心。出乎意料的是,太祖说:“即使你们没有异心,如果你们的下属贪图财富,把黄袍披在你们身上,那也是不可能的。“这句话一出,石守信等人都冒出了冷汗,皇帝显然怀疑他们有夺位的心。众所周知,臣子一旦被怀疑,后果非常严重,便请太祖指点明路。太祖见时机成熟,直截了当地说:“人生如白驹之间的差距,所谓好富贵,但欲多积金银,厚自娱乐,使子孙无穷无穷。为什么不放下兵权,买良田,为子孙立永久之业呢?还有更多的歌舞女,喝酒玩乐,养活自己的日子所以,我们君臣间没有猜疑,上下相安,难道不好吗?石守信等人跟随太祖多年,知道他说这些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第二天,禁军将领纷纷写信,称自己生病了,要求解除军权。
[img]58776[/img]
因此,石守信移为天平军节度使,治运州,虽然仍兼侍卫都指挥使,但兵权已无,并离京到节镇居住。高怀德免殿前副都点检,移为归德军节度使,治宋州后,殿前副都点检也不再设置,殿前司的地位也因此降低,以都指挥使为正官。殿前指挥使王审琦,出为忠军节度使,治寿州。侍卫亲军司次长官都虞候张令铎被夺兵权,出任镇宁军节度使,统治禅州。第二年,石守信又被免去了侍卫司指挥使军职。从此,侍卫亲军司的正副长官不再并设,甚至缺而不设。侍卫亲军司逐渐以下属的马、步二司为直属机构,地位大大降低。从那时起,将帅兵变成的可能性就不复存在了。
赵匡胤的手段有多高?开国功臣的权力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