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宋高宗也渴望收复失地,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只能理解和说不出的隐忧让他感到不安和徘徊。
[img]56580[/img]
一方面,一旦北伐开始,一定要把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军力放在一个篮子里。另一方面,南宋草创,基础不稳定,一些战争中壮大的武夫势力日益崛起,各自为政,自称张家军(张军)、刘家军(刘光世)、韩家军(韩世忠)、岳家军(岳飞)等等。
远有老祖先赵匡胤陈桥兵变的先例,然后是他亲身经历的“苗刘兵变”。他害怕军阀和藩镇的力量像老虎一样坐着。只要有机会,他就会迅速被切断。
宋高宗自登基以来,一直在主战和主战之间犹豫不决,这也可以从他任命宰相的候选人中看出。当他倾向于北伐时,主战的张军任相;一旦因情况发生变化而犹豫不决,稍微保守一点的赵鼎任相;如果他倾向于向金求和,主和的秦桧将担任宰相。@ 与宋高宗的政策方向密切相关,张军的去留与升降。
最终推动宋高宗彻底主持这一“多米诺骨牌效应”的第一张骨牌,就是绍兴七年(1137年)发生的“淮西兵变”。
[img]56581[/img]
在与伪齐对峙的过程中,由于军队的傲慢和繁荣,张军与宋高宗讨论了军队的整理,以避免大尾巴。在宋高宗的安排下,今年3月,张军解除了刘光世的淮西军权,并将淮西军作为他的都督府,以都督府的参谋和军事部的尚书吕志来控制和统治。
与此同时,以刘光世部将王德为统制,李琼为副都统制。李琼出身流寇,与王德积隙很深,吕芷又是一位书生,难以服众,这种安排为兵变埋下了伏笔。不久,张军意识到这样的安排不当,打算召回李琼,夺取他的兵权,但消息泄露了,被李琼得知。当年8月,李琼发动兵变,杀死吕志,迫使4万多名淮西军投降尚未被金废除的刘豫,历史上被称为“淮西兵变”。
军事变革的消息传来,全国都感到震惊。张军一度成为众矢之的,随后被罢相,以秘书少监分公司西京。当时南宋总兵力只有20多万,“淮西兵变”让南宋失去了一支关键力量。敌人长我消失了,北伐更难提上议事日程。
[img]56582[/img]
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高宗解除了韩世忠、岳飞等将军的兵权,制造了岳飞冤狱,取得了与金和谈的资格,随后杀死了岳飞,正式与金签署了“绍兴和议”。南宋在满足了金国杀害抗金英雄、向金称臣、割地、赔偿等诸多屈辱条件后,得到了所谓的“和平”。此后,宋高宗任命秦桧为独相近20年,一直执行屈辱乞讨和政策。“绍兴和议”后,张军逐渐成为宋高宗的“眼中钉”。宋高宗将他贬到湖南、广东等地,前后放逐了20多年。
南宋北伐名将张军:宋高宗一生中最讨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