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是大家心目中的好皇帝,但走向皇帝宝座的历程并不十分光彩。但史书上很难找到他以前的劣迹。因此,一些学者推断李世民篡改了国史。
[img]54778[/img]
图片来自网络
唐太宗李世民在统治期间,勤于政治事务,改革经济,举贤任能,同情人民,减轻刑罚,创造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使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太宗下令在中书省专门设立秘书,修建前五代历史。然而,同年12月,太宗下令将历史博物馆移入禁区,设在门下内省北部,由宰相监督。从那以后,历史博物馆成为皇帝直接控制的门下省的常设机构,不再有修史的责任,而是专门负责修建当代国史。
唐太宗重置历史博物馆和修改国史的动机是什么?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答案,这给历史留下了怀疑。后代对此也有自己的看法。
一种说法是,唐太宗修改了国史,为自己杀兄逼父篡位辩护。这种观点认为,李世民的王位不是合法继承的,而是他杀死兄弟和强迫父亲的结果。这种行为不仅不符合封建法统和封建伦理,而且在李世民自己看来,也不能把子孙后代作为法律警告。因此,为了掩盖这种残酷的行为,确立登基的合法性,李世民决定编写修国史,并下令建立宰相监督修国史的制度,这使得历史学家很难直接写作,只能按照统治者的意图写历史。
[img]54779[/img]
图片来自网络
在李世民统治期间,他不止一次违反规定,要求亲自阅读国家历史和日常生活笔记,并称之为“修改自己的耳朵”。事实上,作为一个皇帝,你不能随意阅读历史官员写的日常笔记。在李世民的指导下,历史官员将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动机写成了“安全国家、造福人民”的正义行为,严重歪曲了历史事实。
在撰写《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时,李世民在武德时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试图抹杀李建成王子的成就,降低李渊在高祖中的作用。此外,他还将太原的秘密策划描述为太宗的精心策划,而高祖则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这样,李世民就是创造李唐王业的第一个成就。王位应该是他的,李渊退位后,他应该继承王位。因此,李世民登上王位要合理得多。
还有一种说法是,由于当时政治统治的需要,李世民要修改国史,提高自己在太原起兵中的地位,贬低李渊的功劳。他要求贞观史臣将李渊从主动起兵转变为被动起兵,目的是将李渊描绘成忠臣的形象,以满足儒家的道德要求。
[img]54780[/img]
图片来自网络
李世民把李渊描绘成了杨迪皇帝下令逮捕他、李世民和刘文静的形象,迫使他走投无路。此外,李渊还声称“想举义兵,远迎主”。这样,李渊就成了忠臣。显然,这种描述有利于维护李世民的统治,防止人们以此为例,起兵谋反。
上述声明只是专家的猜测,没有明确的史料依据。然而,毫无疑问,李世民继位后修改了创业国家的历史。然而,我们的后代很难判断他为什么要修改国家历史,以及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揭露唐太宗李世民篡改国史的秘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