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书生造反十年不成,但这句话不适合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汉光武帝刘秀,他重新开创了汉朝的基础。这个人是一个标准的文人。造反前,他全心全意地学习,造反后一鸣惊人,最终重建了汉朝。其中一个很有价值,就是他不想像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那样滥杀英雄。为什么皇帝之间有这么大的差距?
[img]54547[/img]
1、继承人的水平和年龄是最大的关键
汉高祖刘邦之要收拾那些异姓王和朝中大将,是自己年纪大了,已经五十多岁了,这个年龄在汉初已经离死不远了。与此同时,它的继承人王子刘英也是一个非常软弱的人。刘邦明白,在他死后,他的儿子不能压制那些雄心勃勃的异姓王和准备搬家的朝臣,所以坏人应该自己做。至于明太祖朱元璋,他的继承人朱彪是一位温柔善良的仁君。这样的君主非常适合在一个王朝的中期,但在王朝的早期是致命的。对于那些傲慢的士兵来说,朱彪很难压服他们。为了儿子能坐稳江山,朱元璋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屠杀过去的英雄。
汉光武帝刘秀没有上述问题。首先,刘秀登基的时候很年轻,刘秀绝对肯定会杀死那些英雄。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当刘秀去世,他的王子刘庄继位时,那些英雄几乎死了。此外,王子刘庄的能力也值得肯定。东汉成立初期,刘秀想重新测量土地。当时,只有12岁的王子刘庄建议刘秀不要测量洛阳和南阳。洛阳是帝都,南阳是龙兴之地。一旦测量不利于统治,这两个地方就有大量的贵族和强者。12岁的王子要有这样的见解并不容易,更何况刘庄登基时已经30出头了,各方面的水平都很成熟。
[img]54548[/img]
二、建立基础差异,皇帝可能不敢动手
虽然刘秀的世界也是打出来的,但他的基础远不如刘邦和朱元璋。起家时,刘秀是建立在起义军首领的推举之上的,这就意味着各种军事联盟。虽然刘秀的水平相对较高,很多人选择崇拜,但这些人都有自己的旧基础。如果刘秀太残忍,这些人很可能会选择叛逆。只是刘秀不想看到,毕竟世界才刚刚稳定。此外,刘秀的政治手腕也很强,不要认为文人软弱,文人水平很高。刘秀对统军英雄的处理水平很高。他们每年换一个地方,来回换。最后,这些将军没有任何基础,也没有早餐的资本,这就成功了。
刘邦和朱元璋没有这些顾忌,他们的家庭背景是自己一步一步拼出来的。那些下属既钦佩又害怕他们,下属不敢违反他们的命令。刘邦时期,有些人敢于反抗。到了朱元璋时期,他们知道自己要死,没有人敢反抗。这就是家庭背景的区别。你自己建的地基和别人帮你建的地基不一样。在这方面,刘秀的江山相对来说太容易了,这也不是一件好事。
三、功臣们的态度差异也很大
在刘邦统一世界的过程中,为了对付项羽,他先后封了七个异姓王。这些异姓王有自己的军队和领土,对刘邦也非常蔑视。我以为老小子的江山都是他们的功劳,很多异姓王都在虎视眈眈,准备等待机会。对此,刘邦也只能选择一个一个的清理。朱元璋的情况好一点,毕竟没有异姓王。然而,为了北方元朝的残余力量,他不断派遣将军进行北伐,这也是一个不安全因素。如果他的将军们也来到明朝版的“范阳起兵”或“陈桥驿兵变”,那就不好了。
[img]54549[/img]
刘秀时期的将军们可能学会了聪明,知道西汉时期的教训,他们不想重蹈覆辙。刘秀的将领们非常小心。他们知道皇帝刘秀的军事指挥水平相当高,比他的祖先刘邦强得多。在后期的统一战争中,刘秀完全是军队的核心,而刘邦军队的核心是韩信,这是非常不同的。既然知道皇帝陛下的实力,东汉初期的将军们都很会做人,基本上不惹麻烦。这就是刘秀不忍心也做不到的原因。
为什么汉光武帝平定天下,不像刘邦那样大杀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