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谢玄的侄子是周口太康人。谢玄的孙子谢灵云出生在浙江上虞。他还认为自己是周口太康人。郑振铎出生在温州,比温州长大。他高中毕业后才离开温州,但他一直自称是福建人。他承认祖籍。这是一个漫长的传统。
[img]52814[/img]
谢家军在肥水之战中打得很漂亮。谢玄屡战屡胜,最终成为高门领袖。谢灵运袭爵为“康乐公”,即在后来的刘姓王朝,也是“康乐侯”。高贵的门,在谢灵运,是好事,也是坏事。少年时,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学得出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北京爬行,温州爬行,情况不同。北京精英云集,高人云集,北京开始,全国开始。温州缺乏沟通,缺乏指导,眼光不能远大,才华终于枯萎了。富贵青年谢灵运,在南京走来走去,身边总是有才华的人。虽然有点亲戚关系的书圣王羲之早逝,曾祖父谢安,一个写着漂亮行书的家族,在他出生的那一年也去世了,但王谢的家族几乎都是好艺术家。因此,谢灵运诗好书好,人人爱。
富裕家庭之后,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傲慢,另一个是渴望政治。傲慢是轻浮的,自由的,无论规则如何,目中没有人。官员应该像官员一样,经常称病,经常辞职,像杀鸡一样杀死门人。宋书说,他“性奢侈,漂亮的衣服”,“娱乐宴会,夜晚”。
[img]52815[/img]
《宋书》作者沈约和谢灵运是南朝人,说话最权威。任太守在温州工作,是市委书记兼市长的角色,但他什么都不做,穿着自制的登山鞋,整天游山玩水。“肆意漫游,遍历诸县,动逾旬朔”。刚开始连个小灵通都没有,温州城出了大乱子,怎么联系你?不管怎样,他不在乎,他有思想准备,十天半月不回来。他率众从上虞砍树开道,直到临海,临海人吓得半死。他还侵占了人民的湖田,“肆无忌惮”。在南昌当官,恶习不改,政府抓他,他居然举兵抵抗。
原来刘裕和谢家有矛盾。刘裕在杀死谢混并稳定政治形势后,立即转身对谢家表示宽容。他不仅没有一个人,还把谢灵运改为太尉参军;宋文帝即位,杀死了徐羡之、傅亮和智囊团,并立即召集被徐和傅排除在外的谢灵进入首都,并被授予秘书监。刘裕父子的一打一拉策略不仅是一种姿态,也是谢灵运个人的目标。按常理说,新王朝的统治者对那些在政治上反对他们的人是如此的优越。即使谢灵运不能感激他的眼泪和肝脑涂地,他至少应该保持低调,保持表面上的和谐。
但谢灵运没有做到,或者根本不肯这样做,何必呢?宋书说得很清楚,谢灵运“自称能参权”,他要当大官权臣。他真的和庐陵王刘义有交情。刘义真原本有当皇帝的可能,但最终被杀。面对不冷不暖的官员,不死不活的官员,谢灵运的文人臭脾气就出来了。傲慢,是闹别扭,其实是贪图政治的反应。最后,他“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在广州,被皇帝下诏杀头!死时48岁。
[img]52816[/img]
呜呜!谢灵云把自己的位置放错了位置。给你一个官员,皇帝有足够的面子。他真的把大局、稳定和和谐放在第一位。你发脾气,撕你的脸。小闹还可以,但你已经到了皇帝的统治底线。虽然学者造反,但他们可以教人们把柄,只是以身作则。
李白有句话:“谢公宿处处还在,禄水荡漾清猿啼。苏东坡有句话:“自言长官如灵运,能使江山如永嘉。景仰有加。晋末南初,清谈玄言,实在是“空谈”,谢灵运的山水诗,石破天惊。写在温州的《登池上楼》,千古绝唱。但纵观谢诗,好句多,好篇少,有待发展。为什么这么热衷于政治而不专注于诗歌?为什么历代直到今天,总有文人砍头不做生意?
资深驴友谢灵运:曾自制登上鞋游山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