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篡夺唐朝后,遭到李唐宗室和忠唐大臣的强烈反对。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发动兵变。面对如此严峻的政治形势,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任命酷官,诬陷大狱,偏离法律法规,先后杀害了所谓的非法唐朝老臣和宗族贵族,以威慑潜在的敌对势力。结果是“朝野震恐,不敢正言”。然而,另一个人不仅多次纠正“冤假错案”,还敢当庭“顶撞”武则天。这个人的名字叫徐有功。
[img]52064[/img]
徐有功(640-702),本名“洪敏”,字有功。仅仅因为回避了唐高宗李治的死后头衔(754年,唐高宗将死后头衔改为“天皇大弘孝皇帝”),他的话“有功”比他的名字“洪敏”更响亮。
永昌元年(689),徐有功被武则天提升为司刑寺成(“司刑寺”,即“大理寺”,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虽然“司刑寺”不是“司刑寺”部门的最高官员,但主要负责中央部门和地方州的司法案件审查,审查合格后具有法律效力)。他一上任就接手了一个非常棘手的案件。
今年,魏州贵乡县长颜玉清被举报与去年(688)唐宗室李冲、李贞等谋反案有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据史料记载,当时李冲、李贞等人想起兵谋反,派人到贵乡县收取贷款利息,购买弓箭等战略物资。因此,颜玉清与谋反有关。
颜被告发布后,武则天一看到是自己最讨厌的谋反案,就把案件交给了当时著名的酷官来俊臣审理。经酷官严刑逼供后,颜被迫认罪,定为“领袖”,判处死刑。来俊臣把“供词”交给武则天,武则天看完批准。
[img]52065[/img]
经武则天批准的案件交司刑寺复审,徐有功认为颜余庆的判决不当。他查阅了去年武则天为宗室谋反颁布的《永昌赦令》,发现了“魁头”和“支党”字样。于是他第二天上朝时,颜余庆案对武则天奏道:“今以支为首,以生入死。赦而复罪,不如赦免;与其生而复杀,不如不生。对朝廷不当尔的窃谓。“(现在把“支党”定为“领袖”,就是把不该判死刑的人推向死亡;赦免后加罪不如不赦免;最好不要放手,放手后再杀;我私下认为朝廷不应该这样做。)
在古代,皇帝的判决是最高的判决,任何人都必须这样做。因此,徐有功这样看似争辩,实则批评武则天,使武则天相当恼火,武则天怒气冲冲地说:“什么是魁祸首?""(什么叫魁首?)徐有功道:“魁者,大帅;第一者,元谋。"(魁,是教练;第一,是主谋)武则天道:“余庆安不是魁首?为什么颜余庆不是魁首?)徐有功回答说:“若魁首者,就是眼镜。既然伏朱,余庆今方论罪,非支党何?"(要说魁首是李贞、李冲等。;魁首已经被处死,颜现在才被追究。不是从犯是什么?)武则天虽然生气,但觉得徐有功说的有道理,于是找了个台阶说:“公更思之。"(这件事你要好好考虑)
[img]52066[/img]
经过徐有功的争论,严玉清被免除死刑。然而,就情况而言,徐有功非常大胆,吓坏了在场的每个人。《新唐书·徐有功传》说:此时,数百名左右卫兵在法庭上退缩。
当然,徐有功不止一次为无罪之人辩护,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被杀。究其原因,除了有武则天需要徐有功这样坚持执法,能为朝廷树立正面形象的人外,还有他自己的智慧。比如武则天曾经问徐有功,为什么最近办案有很多错误?徐有功道:“失去,臣小过;好生,陛下大德。"(重罪轻罚,是臣的小过失;珍惜生命,是陛下的大恩德)话里话外都透露出自己愿意承担错误,以树陛下大德的意思。正如上面所说,武则天在重用酷吏进行恐怖统治的同时,也需要徐有功这样为自己树立威望的人。
徐有功:敢当众[顶撞]武则天女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