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死狗煮,鸟尽弓藏”,开国皇帝杀功臣并不少见,比如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其实隋文帝杨坚也做过这件事,但由于历史上对他的积极评价太多,隋朝统治时间太短,这个缺陷被掩盖了。隋文帝作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残忍的角色,死在他手里的英雄也不少。
[img]46826[/img]
图片来自网络
隋文帝在《隋文帝》中说:“它(指隋文帝)草创元勋和有功将领,杀夷罪退,难得存者”。据编者独孤雁的不完全统计,隋文帝杀害了7名开国英雄和将军。虽然数量无法与朱元璋相比,但已经超过了汉高祖刘邦,这7人在隋初的地位也非常小。以下是对7人被杀的时间顺序的简要介绍。
开皇五年(585年),英国公王谊因“言论丑恶,胡僧告之,公卿大逆不道,罪当死”。隋文帝还在大臣面前虚伪地解释说,后来读到他们曾经是同学的关系,把他们送到了家里。王谊为隋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杨坚做法时,当地发生了三起叛乱。王毅坚定地站在老同学杨坚一边,带领军队平息司马消难的叛乱。
开皇六年(586年),Xi公梁士彦、英国公宇文欣、舒国公刘芳以谋反罪被杀。以上三人在隋文帝称帝的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刘芳。只有在他的暗箱操作中,杨健才有机会纠正诏书,帮助政府。梁士彦和宇文欣在平定地方叛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隋文帝称帝后,三人都不重要,难免会抱怨。后来被曝光,定为谋反罪。
[img]46827[/img]
图片来自网络
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的老同学、开国武将元谐被告知,隋文帝直接处决,不分真伪。元谐“少与高祖(杨坚)一起在国子工作,非常友好”。他少年时建立的友谊无法抵挡权力带来的怀疑。元和他的亲戚朋友被“伏击,没有家庭”。
开皇十七年(597年),隋朝“四贵”之一的于庆,平定岭南叛乱后,派部属回北京汇报工作。出乎意料的是,他的部属报告了他的叛乱。隋文帝一言不发,直接处死了于庆。北周年间,王毅、刘芳等人与杨坚既是故交,同时几人的身份地位差别不大。而虞庆则不同,他完全是杨坚的亲信党羽,积极推动杨坚称帝。隋朝建立后,于庆曾担任宰相,并在瓦解突厥方面做出了贡献,但他仍然无法逃脱被杀的命运。
开皇二十年(600年),隋朝著名将领史万岁因言语得罪隋文帝,在朝廷上惨死。史书称“死之日,世界各地的学者都知道和不知道,所以他们不会委屈”。史万岁是隋文帝杀害的开国武将中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史万岁参与平定河北叛乱、大破突厥、平定江南,为隋朝的建立、统一和巩固做出了巨大贡献。史万岁死后,隋文帝后悔了,但他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相反,他下令说史万岁“多受金银”、“怀诈要功”。
根据这些功臣武将的出身、死因等因素,大致可分为三类:
[img]46828[/img]
图片来自网络
第一类是王毅、梁世彦、宇文欣、刘芳、元谐。他们是隋文帝的同学。在北周年纪念日,他们的地位大致相同。隋文帝以一种不光彩的方式获得了王位,所以他特别防范这些人。这有点像赵匡胤。他通过军事变革获得了王位,所以他不信任将军。隋文帝在这些老朋友的支持下获得了王位。他最担心的是这些人太亲密,有计划。
第二类,虞庆则。从表面上看,虞庆的死有些戏剧性,是他的内弟和他的宠妾通奸,然后被内弟告知的。但事实上,此时一些“功高震主”的虞庆已经完全失去了杨坚的信任,所以他的死也就不足为奇了。第三类,史万岁。隋文帝晚年,性情变得刻薄,喜怒无常,常以严刑待人。性情坦率的史万岁无意中触怒了隋文帝,再加上杨素的诬陷,最终导致了一代名将的冤死。
隋文帝杨坚杀了哪些开国功臣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