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崇祯临死前写了什么信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朝。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亡”也成为明朝骨气的象征,从崇祯皇帝面对李自成大军破城的选择中可以看出。
1644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成席卷北京。李自成的成功和明朝的灭亡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环境下的必然结果。
[img]321726[/img]
明末,土地兼并严重,小冰河气候下干旱、蝗灾等极端气候频发,也加剧了自耕农的破产,导致流民日众。在最后的财政危机下,崇祯皇帝不得不裁掉驿站,李自成也应声而出。在李岩、牛金星等谋士的建议下,“均田免赋”的口号也极具诱惑力。即使崇祯皇帝在统治初期依靠洪承类和左良玉的李自成只有十几骑,此时的皇太极军队也给了李自成喘息的机会,然后他的实力大大增强。
1643年,李自成消灭了陕西总督孙传庭,这意味着明朝在北方没有机动部队来消灭李自成。随着李自成大顺政权的建立,攻占北京是很自然的。
[img]321727[/img]
最后,1644年3月17日,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开始围攻首都。此时崇祯皇帝已无法回天。
崇祯皇帝朱由检作为大明末代皇帝,是一月天子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个儿子,也是明朝木匠皇帝朱由校的弟弟。
他的父亲朱常洛从小就讨厌万历皇帝朱义军。此外,在长达15年的国家争端中,在大臣和李太后的干预下,他被立为王子。所有的攻击、红丸和宫殿移动都指向了朱常勋的母亲郑贵妃。最后,即使他的父亲承担了这个职位,他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死了。
作为父亲的第五个儿子,朱由检的母亲只是妾,五岁时被下令杀害。他也是由西李和东李抚养长大的。在他哥哥朱由校承担王位后,他不得不被授予信王。
但他的哥哥朱由校,在承位后,虽然利用魏忠贤打压东林党的统治效果,也是短暂的 抵抗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进攻。不幸的是,他很快就去世了。
因此,朱由检作为兄弟,没有留下后代,成为了继任者,是崇祯皇帝。不得不说,崇祯皇帝非常勤奋,有中兴的志向。上任之初,他把阉党魏忠贤处死,改为重用东林党。然而,当200多年的积弊沉积加上鼠疫和极端天气的矛盾积累时,朱由检所从小就没有接受过帝王教育。
面对李自成的大军,他又想过迁都,却被忠实的东林党阻止;君臣失和,君臣离心,终于酿下了这个结局。
[img]321728[/img]
经过一天的攻击,长期没有抵抗的首都被打破了。李自成进入北京,崇祯皇帝看到大势已去。在送走孩子的家人或处死后,他最终选择和太监王承恩一起来到煤山下,在歪脖子的树上结束了他短暂的33年生命。
作为皇帝和失败者,临死前,他在蓝袍上写道:“我登基17年了,反贼逼北京师。虽然我很瘦,但我很生气,导致反贼逼北京师。然而,所有的大臣都误导了我。我死了,看不到我的祖先在地下。我自己去冠冕,以发覆面。让小偷分裂我的尸体,不要伤害人民。”
[img]321729[/img]
正是这样一位皇帝,面对失败的亡国,并没有忘记人民的安全,这显示了他对人民的热爱。就在李自成找到他的尸体后,他把他的尸体埋在了田贵妃的坟墓里。后来,满清入关后,他修思陵,追求庄烈民皇帝。
在17年的统治生涯中,崇祯皇帝几乎从未缺席过早朝,并多次犯罪。然而,当时的大明早已是“药石无治”。看了他留下的最后一封信后,他仍然有同情人民的愿望,怎么能不让人哭呢。
崇祯临死前的信上写了什么? 为什么读过的人会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