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给和尚写诗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000多年前,昌黎先生韩愈终于用一句话解释了什么是“师者”。从此,在很多人心中,韩愈似乎成了一个刻板的老夫子形象。他没有李白狂,没有刘禹锡豪,没有王伟有禅意,没有孟浩然风轻云淡。然而,他是白居易、刘禹锡、欧阳修、苏轼、罗贯中的集体偶像,被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为什么?
[img]321062[/img]
在论文中,韩愈一生写了400多首诗,作品不多,但他以自己的影响力开始了一场有百年历史的古代运动,扫除了唐代华丽的诗歌风格。后来,有人说,如果不是这项文学运动,我们可能看不到晚唐和宋词的辉煌。
在武术方面,53岁的韩愈曾担任兵部侍郎,镇州王庭凑欲反。一旦将军不敢劝说他投降,他韩愈站了起来。许多朋友建议元祯甚至认为文坛将失去这位大师。谁知道呢,韩愈只用几句话就说出了王庭的想法。他没有用一个士兵和一个士兵来解决朝廷的危机。苏轼说:“谈笑风生,划船灰飞烟灭”可能就是这样。
[img]321063[/img]
如果用三个字来概括韩愈的性格,其实就是:脾气暴躁。这也体现在他平日的交友中。韩愈交朋友,不管名气如何,只靠自己的心。唐代诗坛有一位名叫广宣上人的高僧,受到王公贵族的高度赞扬。许多诗人和他一起唱歌。就连白居易、刘禹锡、元琏等人都为他写过诗,但韩愈不喜欢他。
韩愈觉得一个和尚每天都在北京贵人之间打交道,不想修身养性。他显然是一个有名的人。然而,这位厚脸皮的和尚从来不理解韩愈的想法,经常上门求诗,这让安静的韩愈感到被打扰,于是他一怒之下在门上给他写了一部千古名著。这个有趣的故事记录在胡仔的《甘溪渔隐丛话》中。整首诗只有56个字,堪称滴水不漏的拒绝。让我们品尝一个产品:
[img]321064[/img]
《广告上的人经常看到》360年来一直受到干扰,没有风雨就是尘埃。长期羞耻朝士没有帮助,羞愧高僧数往来。学道穷年得到什么,背诗却没能回来。天寒古寺游人少,红叶窗前有几堆。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堪称滴水不漏实力打脸。前两句颇具讽刺意味,上人一年365天,无论风雨天天都来“长扰”,这就是解释自己写诗的原因。三、四两句是自谦,韩愈说自己已经很久没在朝中了,对高僧天天来访感到羞愧。韩愈明白,上人每天来访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邀请他写诗,而是为了他在朝鲜的影响。这两句话实际上是委婉的拒绝。
[img]321065[/img]
最好的是五六句话。翻译成白话其实就是:整天学圣人的方式一无所获。现在每天在外面唱诗很少回家。前一句是说即使再和对方说话也学不会,后一句是说不在家,明眼人一眼就知道这是要把和尚拒之门外。最后写的两句话是好心劝对方回寺庙。天气冷的时候,古寺的游客一定少了,窗前应该堆满红叶,没人打扫。
[img]321066[/img]
纵观这首诗,明明是一首打脸诗,却写得滴水不漏。从自己的角度来看,韩愈又是“久羞”又是“空虚”,把自己说成一个不懂道学的人,给对方足够的面子。想吃了这么大的闭门汤,这个广告上的人再厚脸皮也不会再上门了。韩愈真的不是一个文学老人。他调皮、傲慢、霸气,体现了唐代顶尖文人的风格。你喜欢这样的昌黎先生吗?欢迎讨论。
韩愈的确是大家!一首诗拒绝了门外的人,也让人无法反驳!